只作全生计,唯存半死心。
刍荛犹不置,斤斧重相寻。
遂使煁焦釜,谁为爱古琴?
有材不足恃,愁绝念知音。
只作全生计,唯存半死心。
刍荛犹不置,斤斧重相寻。
遂使煁焦釜,谁为爱古琴?
有材不足恃,愁绝念知音。
这首诗名为《东阳十题(其一)焦桐》,是元代诗人杨载所作。诗中以“焦桐”为载体,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只作全生计,唯存半死心”,诗人以“全生计”与“半死心”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世间的生存状态,既有对生命的珍惜,也有对死亡的无奈和接受。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社会中的生存智慧。
接着,“刍荛犹不置,斤斧重相寻”,通过比喻的手法,将社会上那些不公正、无情的行为比作“斤斧”,不断“寻”、“置”于“刍荛”之上,即无辜之人。这里不仅揭露了社会的残酷,也表达了诗人对不公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批判。
“遂使煁焦釜,谁为爱古琴?”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个人遭遇的困境比作“煁焦釜”,比喻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而“古琴”则象征着高雅的精神追求。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即使在困境中,仍不忘保持高洁的情操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但又感叹无人理解或共鸣,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最后,“有材不足恃,愁绝念知音”,诗人直抒胸臆,指出自己的才华并不能作为依靠,反而带来了更多的愁苦,因为他渴望有一个能够理解自己、共鸣的知音。这句话既是对现实处境的深刻反思,也是对理想知己的热切呼唤,体现了诗人对精神寄托的强烈需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焦桐”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生命、社会、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嵯峨灵金山,峭壁偕天长。
巑屼万苍翠,无复敢颉颃。
登临劳远目,久羁尘俗韁。
天风送筇屐,此愿今一偿。
所喜侍老亲,贔屭升崇冈。
琪树蔼柔丝,瑶草超群芳。
松声入幽怀,妙乐非笙簧。
好鸟相劝酬,醉我林中觞。
我吟游仙诗,客和招隐章。
起舞沸欢笑,人影乱夕阳。
何妨阿堵女,山北敞虚堂。
石池閟甘泉,瓦炉腾妙香。
昔言山有灵,金灯夜呈祥。
信哉华严经,佛眉施白光。
澄公有妙力,一笑通禅房。
讵知山石间,而有金光藏。
崦嵫下朱景,山气相激扬。
若以色见佛,于法参与商。
我生事迂阔,咄咄颠复狂。
读书猎千古,浩气凌八荒。
乃欲落须发,掬水曹溪傍。
吹以无孔笛,倒骑牛一场。
手击混沌开,有此硬脊梁。
指点生死根,棒喝行诸方。
《灵山观金灯》【宋·吴龙翰】嵯峨灵金山,峭壁偕天长。巑屼万苍翠,无复敢颉颃。登临劳远目,久羁尘俗韁。天风送筇屐,此愿今一偿。所喜侍老亲,贔屭升崇冈。琪树蔼柔丝,瑶草超群芳。松声入幽怀,妙乐非笙簧。好鸟相劝酬,醉我林中觞。我吟游仙诗,客和招隐章。起舞沸欢笑,人影乱夕阳。何妨阿堵女,山北敞虚堂。石池閟甘泉,瓦炉腾妙香。昔言山有灵,金灯夜呈祥。信哉华严经,佛眉施白光。澄公有妙力,一笑通禅房。讵知山石间,而有金光藏。崦嵫下朱景,山气相激扬。若以色见佛,于法参与商。我生事迂阔,咄咄颠复狂。读书猎千古,浩气凌八荒。乃欲落须发,掬水曹溪傍。吹以无孔笛,倒骑牛一场。手击混沌开,有此硬脊梁。指点生死根,棒喝行诸方。
https://shici.929r.com/shici/AgIrQRV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