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圣葫芦》
《圣葫芦》全文
元 / 王哲   形式: 曲

这一葫芦儿有神灵。会会做惺惺。

占得逍遥真自在,头边口里,长是诵仙经。

把善因缘,却腹中盛。净净转清清。

玉杖挑将何处去,紧随师父,云水是前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èng
yuán / wángzhé

zhèéryǒushénlíng
huìhuìzuòxīngxīng
zhànxiāoyáozhēnzàitóubiānkǒuchángshìsòngxiānjīng
shànyīnyuánquèzhōngshèng
jìngjìngzhuǎnqīngqīng
zhàngtiāojiāngchùjǐnsuíshīyúnshuǐshìqiánchéng

鉴赏

这首元代王哲的《圣葫芦》是一首富有禅意的小令。诗人以葫芦为载体,赋予其神秘的灵性,象征着智慧和超脱。"会会做惺惺"描绘了葫芦仿佛通晓人情世故,具有灵性的一面。"占得逍遥真自在"表达了葫芦主人的超然心境,常诵仙经,追求内心的清净与宁静。

"把善因缘,却腹中盛"暗示葫芦承载着善念和因果,象征着修行者的内在积累。"净净转清清"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纯净无尘的精神状态。最后三句,"玉杖挑将何处去,紧随师父,云水是前程"则寓言般地描绘出修行者持杖云游,跟随导师,以自然为道的修行之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圣葫芦的形象,传达出对心灵自由、修行悟道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思考。

作者介绍
王哲

王哲
朝代:元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猜你喜欢

望罗浮

对之不敢指,万丈立空青。

影落沧溟得,高分日月明。

阅人幽石老,无主野花馨。

葛老遥相问,西云是友生。

(0)

改名至喜泉

何名至喜泉,泉翁至则喜。

后有清似泉,许尔来共此。

(0)

题扇面尽寄陈云山中丞

两舟系彼岸,共说波涛话。

我若归去来,江山胜如画。

(0)

斗潭八景·其二沙头唤渡

且莫渡河去,风吹水倒流。

隔沙人不唤,空老济川舟。

(0)

叶子新疗涞之有效谢之

吾儿病且懒,懒故志不立。

身病尚可疗,志病药难及。

下体发虚浮,诊者云热温。

旬月再加医,如水投之石。

叶生一二剂,病已去六七。

再加三五之,根株拔且悉。

惟有心志病,懒惰尚如昔。

奄奄若懦夫,邪魔作蟊贼。

子能为药之,赠子以百镒。

(0)

登峄山感怀·其二

山阳觅孤桐,孤桐已无树。

虽有千年凤,未知栖泊处。

琴瑟非爱身,太和没六吕。

惟有桐上月,古今自来去。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刘叉 陈谏 李格非 刘光祖 崔融 呼文如 陈耆卿 曹端 陆树声 吕蒙正 辅广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