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葫芦儿有神灵。会会做惺惺。
占得逍遥真自在,头边口里,长是诵仙经。
把善因缘,却腹中盛。净净转清清。
玉杖挑将何处去,紧随师父,云水是前程。
这一葫芦儿有神灵。会会做惺惺。
占得逍遥真自在,头边口里,长是诵仙经。
把善因缘,却腹中盛。净净转清清。
玉杖挑将何处去,紧随师父,云水是前程。
这首元代王哲的《圣葫芦》是一首富有禅意的小令。诗人以葫芦为载体,赋予其神秘的灵性,象征着智慧和超脱。"会会做惺惺"描绘了葫芦仿佛通晓人情世故,具有灵性的一面。"占得逍遥真自在"表达了葫芦主人的超然心境,常诵仙经,追求内心的清净与宁静。
"把善因缘,却腹中盛"暗示葫芦承载着善念和因果,象征着修行者的内在积累。"净净转清清"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纯净无尘的精神状态。最后三句,"玉杖挑将何处去,紧随师父,云水是前程"则寓言般地描绘出修行者持杖云游,跟随导师,以自然为道的修行之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圣葫芦的形象,传达出对心灵自由、修行悟道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思考。
吾儿病且懒,懒故志不立。
身病尚可疗,志病药难及。
下体发虚浮,诊者云热温。
旬月再加医,如水投之石。
叶生一二剂,病已去六七。
再加三五之,根株拔且悉。
惟有心志病,懒惰尚如昔。
奄奄若懦夫,邪魔作蟊贼。
子能为药之,赠子以百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