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野雪后寄和却寄廷玉·其二》
《子野雪后寄和却寄廷玉·其二》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琴书笔砚伴閒身,斗室依然不觉贫。

野犬自来能吠雪,土牛此去且迎春。

一毡辗转衾无絮,四壁凄凉甑有尘。

昨夜东风先破冻,江梅冷眼笑何人。

(0)
注释
琴书:指文人的日常用品,代表文化生活。
斗室:狭小的房间。
贫:贫穷。
野犬:乡村常见的动物,象征生活简单。
吠雪:对着下雪叫唤,形容环境清冷。
土牛:农耕文化的象征,预示春天的到来。
一毡辗转:一张薄毡,辗转反侧。
衾无絮:没有棉絮的被子,形容生活简陋。
甑有尘:炊具上有灰尘,暗示生活贫困。
东风:春风。
破冻:打破寒冷。
江梅:江边的梅花。
冷眼笑何人:以梅花的冷艳嘲笑困境中的人。
翻译
琴书和笔墨陪伴着悠闲的生活,尽管身处狭小的房间,却并不觉得贫穷。
野狗自然会对着飘雪叫唤,土牛则象征春天的到来,尽管简陋,却充满希望。
一张毡子铺陈,没有棉絮,四面墙壁显得凄凉,炊具上积满灰尘。
昨晚东风带来了春的气息,打破寒冷,江边的梅花冷艳地开放,仿佛在嘲笑谁的寒冬困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状态。开篇"琴书笔砚伴閒身,斗室依然不觉贫"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简陋的环境中仍能自得其乐,与文化艺术为伴,不感觉到物质上的贫乏。

接着"野犬自来能吠雪,土牛此去且迎春"两句,则描写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野犬能够在雪地里自由奔跑,土牛则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些都表明诗人对于季节更替有一种顺其自然的接受态度。

中间"一毡辗转衾无絮,四壁凄凉甑有尘"两句,则写出了诗人生活中的简朴和清贫。只有一件破旧的毯子来回使用,而墙角落满了灰尘,反映出诗人的生活条件极其简陋。

最后"昨夜东风先破冻,江梅冷眼笑何人"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冬去春来的画面。东风吹拂,冰雪开始融化,而江边的梅花却似乎带着一丝孤傲和自嘲,它在冷漠地看着这个世界,但又似乎在问这个问题:它的笑是给谁看的?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心境,以及他对于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悟。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送性上人归巴陵独松庵

老襌心湛寂,身被七条衣。

端坐无言说,谁知精道机。

初来鹦渚见,又问岳阳归。

应忆松庵下,诸僧候锡飞。

(0)

题梅花·其四

月色娟娟满禁林,青绫被拥玉堂深。

宫壶赐酒初醒后,只少梅花伴我吟。

(0)

题梅花·其一

看花曾忆少年游,江海狂踪知几秋。

莫道何郎今老去,未教诗兴减杨州。

(0)

双桂堂

堂前丹桂两枝芳,堂上慈亲两鬓霜。

几度彩衣称寿处,天香满袖露华凉。

(0)

歌风台送刘克让先生之沛县邑庠

高台峥嵘凌空开,下瞰丰沛何雄哉。

群山蜿蜒起东北,猛势飞度青徐来。

芒砀前临如却据,行人犹指龙潜处。

只今龙去三千霜,汉家事业烟苍苍。

山东日落海天阔,大风自起云飞扬。

沛中故迹今如此,惟有高台未倾圮。

送君去兮空浩歌,江南三月春色过。

姑苏台前一杯酒,落花漫漫芳草多。

渡江水远山嵯峨,它时相思情奈何。

情奈何,将焉歇,君当忆我姑苏之夕阳,我当望君歌风之明月。

缄书共达长淮流,两地因之慰离别。

(0)

杂诗十首·其四

长川欲车骋,脩路乃舟航。

梧桐巢燕雀,荆棘栖鸾凰。

人情多不测,世故有难量。

班姬不长信,赵女入昭阳。

微阴今日翳,巧语使交伤。

谁能如管鲍,终始不相忘。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