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官既与庙官同,胡不移家在泮宫。
暮四朝三嫌有累,岁糜月费愧无功。
致身馆阁须公等,曝背庭除任老翁。
却喜北窗新植竹,行看玉立向南风。
校官既与庙官同,胡不移家在泮宫。
暮四朝三嫌有累,岁糜月费愧无功。
致身馆阁须公等,曝背庭除任老翁。
却喜北窗新植竹,行看玉立向南风。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名为《秋晚斋居(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哀愁与无奈。
“校官既与庙官同,胡不移家在泮宫。”开篇便设问,既然职位已经相当于庙官,为何不迁移到泮宫?这里的“泮宫”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居所,或许是诗人心中理想的避世之地。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于更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暮四朝三嫌有累,岁糜月费愧无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仕途上的不得志和物质负担的烦恼。暮年将至,官场上的种种嫌隙与压力让他感到深深的疲惫;而岁月匆匆,财务上的开支也让他感到愧疚,因为在诗人看来,这些都是无用的花费,没有真正的成就。
“致身馆阁须公等,曝背庭除任老翁。”这里诗人提到自己被迫留在官场,等待着同僚们的关照。而“曝背”一词则描绘出一种无奈与疲惫,仿佛是将自己的后背暴露在阳光下接受晒烤,以此比喻自己在仕途中的艰难处境。
“却喜北窗新植竹,行看玉立向南风。”这两句则是诗人在苦闷中寻得的一丝慰藉。在北窗处种植的新竹,在他眼里显得格外清新脱俗;而那“玉立”形容的是竹子的坚硬和纯净,诗人行走其间,看着这些向南风生长的竹子,似乎找到了心灵的一片慰藉。
这首诗通过对生活环境、仕途感受以及个人物质负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人生体验。
数枝凌雪乘冰,嫩英半吐琼酥点。
南州故苑,何郎遗咏,风台月观。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水寒云晚。
笑浮花浪蕊,娇春万里,空零落、愁莺燕。
游子寂寥暮景,向天边、几回相见。
玉人纤手,殷勤攀赠,欲行微盼。
越使归来,汉宫妆罢,昭华流怨。
念湘江梦杳,窗前疑是,此情何限。
一樽劝君饮,举觞莫迟迟。
二月风景妍,都人正游嬉。
三春已失一,胡不惜芳时。
四郊更清旷,红紫耀涟漪。
五侯盛供帐,出以歌鼓随。
六龙西翱翔,迅速不可追。
七泽起悲风,晚景含崦嵫。
八音莫停奏,妙舞随金丝。
九门稍合钥,莫时泪沾衣。
十里灯烛光,醉矣各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