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怜穷山民,糠籺不自赡。
纷纷死沟壑,往往困征敛。
夫惟节与爱,是谓仁且俭。
揭兹圣人言,聊用自针砭。
谁怜穷山民,糠籺不自赡。
纷纷死沟壑,往往困征敛。
夫惟节与爱,是谓仁且俭。
揭兹圣人言,聊用自针砭。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哀怨的情景,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底层民众的艰难处境。"谁怜穷山民,糠籺不自赡"两句直接表达了对贫困山区人民生活窘迫状态的同情和关切,其中“糠”指的是粗糙的米食,无法自己生产,反映出他们生活的艰辛。
接着,“纷纷死沟壑,往往困征敛”进一步描述了这些穷山民在自然灾害或其他困境中甚至失去生命,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这里“纷纷”和“往往”都用来形容频繁发生的情况。
然后诗人提及到“夫惟节与爱,是谓仁且俭”,这两句引入了儒家思想中的“仁”与“俭”的美德,意在表达通过节约和慈善可以缓解民众的困苦。这里“仁”指的是对待他人的善良与关怀,“俭”则是节省和不奢侈。
最后两句“揭兹圣人言,聊用自针砭”,诗人引用了古圣先贤的话语,用以自我警醒和反思。这里的“兹”字表示引用的内容,而“自针砭”则象征着通过这些智慧的言论来刺激自己,促进内心的成长。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贫困民众深切同情,也传达了一种儒家文化中倡导节约与慈善以缓解社会问题的理念。
放珠帘,掩绣户。双泪缀如缕。
谁解留人,最好是风雨。
纷纷镇日连宵,桃花流水,画桥断、征鞍无路。
且延伫。楼外万水千山,重重总烟雾。
迢递修门,过访更何处。倚屏还与思量,春寒如许。
倒莫被、角声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