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庐得沼复兼园,课仆除荒更剪繁。
阶竹仅通羊仲径,雀罗堪置翟公门。
深冬古木无霜气,久旱方塘耗水痕。
已分山林今暂适,恐烦当路促征轩。
卜庐得沼复兼园,课仆除荒更剪繁。
阶竹仅通羊仲径,雀罗堪置翟公门。
深冬古木无霜气,久旱方塘耗水痕。
已分山林今暂适,恐烦当路促征轩。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实际体验的对比。首联“卜庐得沼复兼园,课仆除荒更剪繁”展现了一处环境清幽、布局精巧的居所,诗人亲自指导仆人清理荒芜,修剪繁杂的植物,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颔联“阶竹仅通羊仲径,雀罗堪置翟公门”运用典故,以羊仲和翟公的故事,进一步渲染了居所的雅致与主人的高洁品格。颈联“深冬古木无霜气,久旱方塘耗水痕”则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尾联“已分山林今暂适,恐烦当路促征轩”流露出诗人对当前隐居生活的满足,同时又担心外界的事务会打扰到这份宁静,表现出一种微妙的矛盾心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居住环境的细致描绘和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平衡,以及对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大江北理,长淮西逝。厥隩射阳,城邑岳峙。
凿渠而漕,首淮江尾。舳舻岢峨,连樯千里。
青雀翩翩,彩虹嶷嶷。梁局舟蹐,限兹潢水。
昔我至止,得二国士。箪瓢相乐,汪吕氏子。
于今几年,乖隔生死。梗泛萍飘,乃复于此。
菱花净吐,鹭羽徐起。如欲我留,盼睐以喜。
俯仰山川,感念成毁。一瞬千古,寓非予耻。
我如边孝先,性爱日昼眠。
眠眠曷能寐,愁思如涌泉。
东风穆穆和,午影迟迟延。
忧多首自旋,犹如瞰面渊。
人皆喜春色,而我今犹然。
叱奴启南窗,攲枕望青天。
浮云来飘飘,飞鸟去还还。
望眼无穷极,移卧窗之前。
焉能梦栩栩,徒自腹便便。
悠思慕范蠡,心形得两捐。
轻舟泛五湖,短棹鼓清涟。
规矩不我制,所意成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