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花交错裹楼台,二月向残三月来。
尘迹遇时随分乐,酒樽逢景等閒开。
幽禽有意名相唤,飞絮无情舞自回。
游览莫为频数厌,逡巡便举送春杯。
杂花交错裹楼台,二月向残三月来。
尘迹遇时随分乐,酒樽逢景等閒开。
幽禽有意名相唤,飞絮无情舞自回。
游览莫为频数厌,逡巡便举送春杯。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楼台间繁花交织的美景,以及诗人对春天的细腻感受。首句“杂花交错裹楼台”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春日里花朵与建筑和谐共存的画面,仿佛花朵将楼台包裹,赋予了自然与人工建筑之间一种独特的美感。接下来,“二月向残三月来”则点明了时间的流转,暗示着春天的逐渐深入。
“尘迹遇时随分乐,酒樽逢景等閒开”两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如在适当的时候享受生活乐趣,遇到好天气就开怀畅饮,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随性态度。这种对当下美好时刻的珍惜和享受,体现了宋人崇尚自然、追求闲适生活的文化精神。
“幽禽有意名相唤,飞絮无情舞自回”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鸟儿似乎有意地呼唤着诗人,而飘落的柳絮则在空中自由舞蹈,既表现了春天的活力,也寓意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最后,“游览莫为频数厌,逡巡便举送春杯”则是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与祝福。他鼓励人们不要因为频繁的游览而感到厌倦,而是应该珍惜每一次与春天相遇的机会,举杯庆祝,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态度的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山中歼露歌,里人皆动色。
何况母子间,情义关休戚。
拊心长恸白日颓,泪零百草东山摧。
奈何原壤歌狸首,独于母死忘悲哀。
亦有风流称放达,浃旬一饮醉如泥。
祇将白骨埋黄土,雨馀荒冢草萋萋。
世间骨肉多如此,吁嗟邻妇何深悲。
幽明已隔重泉路,肠断呼天知为谁。
游魂一去不复返,人生如寄终同归。
乾坤亦有销沉日,杜宇空劳月下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