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灵台月,圆明适中规。
谁知相对者,曾悟未磨时。
去垢元来净,观空了不疑。
水边閒独立,照见白须眉。
一片灵台月,圆明适中规。
谁知相对者,曾悟未磨时。
去垢元来净,观空了不疑。
水边閒独立,照见白须眉。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仇远的作品,名为《为如镜净上人赋》。诗中通过对月亮和水面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心灵纯净与智慧顿悟的赞美。
"一片灵台月,圆明适中规" 这两句以精妙的笔触描摹出一个既圆满又光明的夜晚月亮,月之所以被称作“灵台”,是因为它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这里,“中规”暗示了一种平衡与和谐。
"谁知相对者,曾悟未磨时"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于那些能够在静默中相互理解和感应的人的赞美。在这个语境里,“相对者”指的是心灵相通的人们,而“未磨时”则暗示了一种即刻的悟性,仿佛时间还未开始流逝。
"去垢元来净,观空了不疑" 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精神上的纯净无染。这里,“去垢”意味着清除杂念和污秽,而“元来净”则是指本源的清洁。“观空了不疑”表达了一种对于宇宙真理的深刻洞察,没有任何怀疑。
"水边閒独立,照见白须眉" 最后两句诗以一个闲适自在、独处水边的人物形象作为收束。这里,“閒独立”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而“照见白须眉”则是在月光或清晨的阳光下,映照出一头银白的须发,这不仅描绘出了岁月的痕迹,也象征着智慧和悟性的成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和赞美,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和高远情怀的佳作。
神龙异凡马,头角要须敛。
邦公七岁时,惊耳一语险。
悟身非常住,风日过河减。
峥嵘法云窟,跳出有家范。
金刚不吐焰,已落天魔胆。
一派感慈中,无波寒湛湛。
是波本非水,无以瓦砾点。
低枝竞听法,草木有情感。
作解受群邪,珷玞疑琬琰。
居然身出定,面目本来俨。
而我久尘劳,见之良内慊。
周侯老词句,太华耸而黯。
自说少苦心,修涂肆穷览。
李侯遗世事,不琢元无玷。
文采丽春葩,百牍交千椠。
顾惭土炭嗜,畏疾非羞俭。
望不见水端,譬河还少贬。
请佩伯阳言,吾非勇于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