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石鼓寺》
《游石鼓寺》全文
宋 / 李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石鼓寂不振,金声无处求。

层岩参雾树,乱玉响冰沟。

破屐前无齿,孤城远见楼。

山僧痴问客,阿汝谓汤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óushí
sòng / xīn

shízhènjīnshēngchùqiú

céngyáncānshùluànxiǎngbīnggōu

qián齿chǐchéngyuǎnjiànlóu

shānsēngchīwènāwèitāngxiū

翻译
石鼓沉寂无声,敲击的声音无处可寻。
层层岩石间云雾缭绕,树木与乱石碰撞如玉碎冰沟中回响。
破旧的木屐已无齿可踏,远方孤城隐约可见楼阁。
山中的僧人痴痴地问过路人,你是否还记得那汤休之事?
注释
石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寂:寂静无声。
振:振动,敲击。
金声:比喻贵重或美妙的声音。
求:寻找。
层岩:层层叠叠的岩石。
参:交错,混杂。
雾树:被雾气笼罩的树木。
乱玉:形容乱石像玉一样。
响:发出声音。
冰沟:结冰的沟壑。
破屐:破旧的木屐。
齿:木屐上的齿状防滑结构。
孤城:孤立的城池。
远见:从远处看见。
楼:楼阁。
山僧:山中的和尚。
痴问:痴傻地询问。
客:过路的客人。
阿汝:你,指代对方。
谓:说,认为。
汤休:可能是指一个历史人物或者传说中的故事,需要具体上下文才能确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寺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自游历时的心境和感受。其中“石鼓寂不振,金声无处求”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了石鼓失声后的静谧与孤寂,可能暗示着某种期待未能实现的遗憾。

接下来的“层岩参雾树,乱玉响冰沟”两句,则通过对山林、云雾和溪水的声音形象的描绘,营造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其中“层岩”、“ 参雾”、“乱玉”、“响冰”等词汇,不仅形容了山川的壮丽,也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破屐前无齿,孤城远见楼”两句,则是对古迹残留和时间流逝的一种描绘。诗人通过对破败的鞋履和远处的孤城的描述,传递出一种历史沧桑和物是人非的情感。

最后,“山僧痴问客,阿汝谓汤休”两句,则展现了诗人与山中僧人的对话。这里“痴问”的“痴”,有着迷恋、沉醉的意味,而“阿汝谓汤休”则可能指的是僧人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对待世间纷扰,劝诫诗人也应该放下烦恼,寻求心灵的平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古迹的描写,以及与山中僧人的交流,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物欲、追求内心平和的一种向往。

作者介绍

李新
朝代: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猜你喜欢

题陈抟移居图

尊拳相交四海沸,吁嗟先生不安睡。

翻然舍此复何之,岁晏天寒日云暮。

幼妻弱子并两犍,老臧反顾催著鞭。

酒尊棋局相后先,大豖在道猫在肩。

先生之居白云里,清风迎门鹤随处。

陈桥一旦拥黄袍,何似山中睡方起。

石田茅屋今安在,回首高风三百载。

君不见古汴凄凉禾黍秋,向来功业水东流。

(0)

忆黄州梅花五绝·其四

不用相催已白头,一生判却见花羞。

扬州何逊吟情苦,不枉清香与破愁。

(0)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三首·其二

梦觉还惊屧响廊,故人来炷影前香。

鬓须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遂良。

(0)

仆领贡举未出,钱穆父雪中作师见及,三月二十日,同游金明池,始见其诗,次韵为答

雪知我出已全消,花待君来未敢飘。

行避门生时小饮,忽逢骑吏有嘉招。

鱼龙绝技来千里,斑白遗民数四朝。

知有黄公酒垆在,苍颜华发自相遥。

(0)

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继入侍,次韵绝句四首,各述所怀·其二

上尊初破早朝寒,茗碗仍沾讲舌乾。

陛楯诸郎空雨立,故应惭悔不儒冠。

(0)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二十一禊亭

曲池流水细鳞鳞,高会传觞似洛滨。

红粉翠蛾应不要,画船来往胜于人。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