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三首·其二》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梦觉还惊屧响廊,故人来炷影前香。

鬓须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遂良。

(0)
注释
梦觉:醒来。
还:仍然。
惊:惊讶。
屧响廊:走廊里的鞋声。
故人:老朋友。
来:前来。
炷:点燃。
影前:在光影下。
香:香烛。
鬓须:两鬓胡须。
白尽:全白了。
成何事:有什么意义。
一帖:一份。
空存:徒然保存。
老遂良:老朋友的名字,这里指代老友的善意。
翻译
梦醒后还惊讶于走廊里的鞋声回荡,
老朋友前来,在光影下点燃香烛。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易逝的感慨的诗句。开篇“梦觉还惊屧响廊,故人来炷影前香”两句,通过梦境唤起了过去的回忆,那些熟悉的人和事如同香气一般在心中萦绕,给人的内心带来了温暖与震撼。"屧响廊"和"炷影前香"都用来描写记忆中的声响和香味,营造了一种淡远而又亲切的氛围。

接着,“鬓须白尽成何事,一帖空存老遂良”两句,则转向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人通过“鬓须白尽”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时光飞逝、人生易老的无奈和哀叹。而“一帖空存老遂良”则更深一步地揭示出,尽管年华已逝,但在心中依然保留着往日美好的记忆,这份记忆成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安慰。这里的“一帖”指的是药方,借以比喻那些积累下来的宝贵记忆,而“老遂良”则是对这份记忆的珍视与保留。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层次,情感真挚且深刻。通过对梦境和记忆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人生变迁时那份不易的珍惜之心。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新月

星珠错落飞破镜,玉斧应须及时整。

虽然光细轮未安,犹得山河半边影。

几人矫首望婵娟,三五二八清光圆。

光被四表千万年,不独长挂西南天。

(0)

碧泉书院偶书花木所有七首·其一

自到湘南不见花,传闻金谷旧人家。

手培数本珍如玉,买得红尖一寸芽。

(0)

次林庭植留别韵

曲生皆可醉,何必问醇醨。

浩气长看剑,愁肠半贮诗。

归舟无麦载,去路有梅随。

瘴海风波恶,此行君自知。

(0)

夹河中有矮道人自住小舟持咒为生人莫不异之者

道人神貌古,双鬓欲垂肩。

坐席容三尺,浮家住一船。

养生凭佛果,持钵信人缘。

早泊桥梁下,蓬头起白烟。

(0)

怀枯崖悟师

分携方解制,相约在严冬。

岩脚日千里,山头云几重。

归装侬自误,吟锡子何从。

不应天台供,定知游雪峰。

(0)

失题·其一

成蹊虽无言,妩媚随东风。

挺挺冰雪姿,所禀自不同。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