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神貌古,双鬓欲垂肩。
坐席容三尺,浮家住一船。
养生凭佛果,持钵信人缘。
早泊桥梁下,蓬头起白烟。
道人神貌古,双鬓欲垂肩。
坐席容三尺,浮家住一船。
养生凭佛果,持钵信人缘。
早泊桥梁下,蓬头起白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与众不同的道人形象。他年岁已高,双鬓斑白,几乎垂至肩膀,显示出其独特的风貌。他的居所简陋,仅在一叶扁舟上安身,过着漂泊的生活。道人的生活依靠佛法养生,以施舍乞食维系人缘,体现了佛教修行者的清贫和对信仰的执着。
他选择在河流两岸的桥梁下停泊,这样的环境既符合他道士的身份,又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蓬头起白烟”,通过描绘他蓬乱的头发和升起的炊烟,形象地刻画出道人在清晨忙碌生活的场景,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他的平凡与神秘并存。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这位独特道人的观察和敬意,以及对道人生活方式的深深感慨。胡仲参作为宋代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将人物形象描绘得生动而传神。
南询诸友,踏破草鞋。绝学无为,坐消日月。
凡前易脱,圣解难忘。但有纤毫,皆成渗漏。
可中为道,似地击山。应物显形,如驴觑井。
纵无计较,途辙已成。若论相应,转没交涉。
勉诸仁者,莫错用心。各自归堂,更求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