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山中无黍稷,只有?根并橡实。
?根作面如食蜜,橡实炊饭如剥栗。
东家有钱食橡实,西家无钱惟食?。
今年?尽橡实贵,山中人作寒蝉枯。
去年山中无黍稷,只有?根并橡实。
?根作面如食蜜,橡实炊饭如剥栗。
东家有钱食橡实,西家无钱惟食?。
今年?尽橡实贵,山中人作寒蝉枯。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时期社会贫富差距的鲜明对比,以及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通过描述去年山中百姓仅能以橡实和?根为食的艰苦生活,以及今年橡实价格上涨导致生活更加艰难的情景,诗人展现了底层民众生活的不易。
首句“去年山中无黍稷”,点明去年山中粮食歉收,暗示了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粮食短缺。接着,“只有?根并橡实”一句,具体说明了百姓在粮食短缺时只能依赖这些低营养价值的食物维持生计。
“?根作面如食蜜,橡实炊饭如剥栗”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根和橡实的食用方式。?根做成的食物甜如蜂蜜,橡实煮成的饭粒硬如栗子,形象地展示了食物的口感和制作过程,同时也反映了食物的稀缺性和质量低下。
接下来,“东家有钱食橡实,西家无钱惟食?”一句,通过对比东家和西家的经济状况,揭示了社会贫富差距。东家虽然有钱,但选择食用橡实,而西家因经济条件限制,只能吃?根,进一步突出了贫富之间的巨大鸿沟。
最后,“今年?尽橡实贵,山中人作寒蝉枯”两句,总结了今年的情况。由于橡实价格的上涨,山中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他们仿佛成了被严冬冻结的寒蝉,生命活力殆尽。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百姓生活困苦的同情,也暗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深刻揭示了宋朝社会中贫富悬殊、自然灾害对民众生活影响等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崆峒万木冻不僵,琼瑶一片埋夕阳。
云安道上少行客,百花潭西封草堂。
桥回溪转疑无路,前村依稀后村暮。
时见青帘猎猎招,如闻白雁翩翩度。
天涯摇落空岁华,翠微自有高人家。
林端红叶饱茶灶,梁上青蚨挑画叉。
一斗鹅黄正堪买,拍浮好怀同北海。
不来租吏浑无哗,夙约溪翁如有待。
川源窅窱古人风,幸际车书万国同。
床头何用纪岁历,门外但送邮诗筒。
凭谁致此好气象,必有明君与贤相。
托斋先生素心人,悬此一幅高堂上。
画家画意不画形,当朝戴进最有声。
未歌三白呈祥瑞,先兆六符开太平。
白家池馆薰风里,恰在香山最深处。
池流曲曲暗通泉,莲叶亭亭齐覆水。
花红花白相间开,香风香气四边来。
乍比珊瑚出银海,还疑琼蕊下瑶台。
银海瑶台俱可怜,仙舟一叶渡晴川。
素心饱露秋同月,艳质凝脂晓破烟。
歌罢江南不知暑,渚平沙暖新添雨。
江妃映日试红妆,楚客因风摇白羽。
别有风光傍晚看,遥山流翠入阑干。
四面画屏相向立,一机织锦乱交摊。
主人个时玉堂退,纨扇纶巾坐相对。
静虚如此可论心,芳韵于今应作佩。
论心作佩总堪誇,不愧名称君子花。
记得金銮送归夜,分明一朵隔笼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