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此即大江,峡亦终于此。
前途岂不夷,未达一间耳。
辟入大都城,而门不容轨。
虎方错其牙,黄牛喘未已。
舟进却湍中,如狼疐其尾。
当其险夷交,跳伏正相踦。
回首黄陵没,此身才出匦。
不知何心魂,禁此七百里。
梦者入铁围,醒犹忘在几。
赖兹历奇奥,得悟垂堂理。
过此即大江,峡亦终于此。
前途岂不夷,未达一间耳。
辟入大都城,而门不容轨。
虎方错其牙,黄牛喘未已。
舟进却湍中,如狼疐其尾。
当其险夷交,跳伏正相踦。
回首黄陵没,此身才出匦。
不知何心魂,禁此七百里。
梦者入铁围,醒犹忘在几。
赖兹历奇奥,得悟垂堂理。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钟惺所作的《西陵峡》,描绘了诗人行经西陵峡时的艰险与感悟。首句“过此即大江,峡亦终于此”点出峡口临近长江,暗示了前方的开阔。然而,“前途岂不夷,未达一间耳”暗示了虽然眼前看似平坦,但还未真正脱离峡谷的险阻。
接下来,诗人通过比喻形容峡内的狭窄:“辟入大都城,而门不容轨”,将峡道比作城市中的小巷,连马车都无法通行,形象地展现了峡道的逼仄。他进一步描述了水流的湍急:“虎方错其牙,黄牛喘未已”,以猛虎磨牙和黄牛喘息形容水势之险恶。
诗人乘坐的舟船在激流中前行,处境艰难:“舟进却湍中,如狼疐其尾”,比喻船只在漩涡中摇摆不定,如同狼被绊住尾巴。在险恶与平顺交织的时刻,诗人深感人生的起伏:“跳伏正相踦”,意指危险与平静交替,如同跳跃的动物互相抵触。
最后,诗人回顾过往,感叹自己从黄陵峡的险境中脱身:“回首黄陵没,此身才出匦”。他疑惑自己的心境,为何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下来:“不知何心魂,禁此七百里”。即使在梦境中,他也难以忘怀这段经历:“梦者入铁围,醒犹忘在几”。
通过这首诗,钟惺表达了对人生旅途中的困难与挑战的深刻体验,以及从中领悟到的人生哲理:“赖兹历奇奥,得悟垂堂理”,意为正是经历了这些奇险,他得以洞悉人生的真谛。
往事思量否。最难忘、踏青期近,弓鞋同绣。
斗草寻花惊蝶梦,小燕呢喃如咒。
怎一霎、雨僝风僽。
肠断临歧无一语,只啼痕、万点沾衣透。
空彳亍,把衫袖。离愁脉脉浓于酒。
最无情、清秋残照,两行疏柳。
行矣长途须自爱,莫共黄花争瘦。
算枫落、吴江时候。
烟水归帆安稳到,寄双鱼、慰我眉间皱。
家山约,盼携手。
江望入秦赭,暝被酒烘开。
白衣为我送至,山瓮累崔巍。
岁岁登高颂酒,今岁天官改历,定误酒星来。
仙谪本非谪,起舞叱氛埃。长鲸吸,螟蜾侍,海为杯。
楼捶更事洲踢,翻手上蓬莱,那便开轩就菊,但道悬香有桂,节换竟登台。
入瓮汝休矣,歌哭两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