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至言将致戒时,还宫取便又临兹。
讵云适兴游方外,总为祝釐相所宜。
雨后松风含飒爽,午前花露滟葳蕤。
僧人衣紫门旁跽,可识袁州郑谷诗。
北至言将致戒时,还宫取便又临兹。
讵云适兴游方外,总为祝釐相所宜。
雨后松风含飒爽,午前花露滟葳蕤。
僧人衣紫门旁跽,可识袁州郑谷诗。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仲夏时节前往万寿寺祭祀的情景。首句“北至言将致戒时”暗示了皇帝在北方到达某地时,宣布了祭祀的开始。接着“还宫取便又临兹”则说明皇帝在返回皇宫后,又特意来到万寿寺进行祭祀活动。
“讵云适兴游方外”,这句话表明这次前往并非单纯为了游玩,而是有更深层次的目的。“总为祝釐相所宜”则点明了这次活动是为了祈求国家安宁、人民福祉而举行的仪式性活动。
接下来的“雨后松风含飒爽,午前花露滟葳蕤”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祥和的氛围。雨后的松林被微风吹拂,发出飒爽的声音,午前的花朵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显得生机勃勃。
最后,“僧人衣紫门旁跽,可识袁州郑谷诗”一句,描述了僧人在门前跪拜的情景,这与古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推崇相呼应,同时也暗含了对郑谷(唐代诗人)诗歌中关于僧侣形象的致敬。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皇帝祭祀活动的庄严与神圣,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扬州酒美天下无,小槽夜走蒲萄珠。
金盘露滑碎白玉,银瓮水暖浮黄酥。
柳花吹尽春江涨,雪花鲥鱼出丝网。
李郎载酒过江来,开酒斫鱼醉春晚。
世事反覆如摴蒱,会须一饮空百壶。
淋漓宫袍亦奇士,夜起看对青灯孤。
层崖閟顽阴,水木深以阻。
湍声半空落,汹汹如怒虎。
风生木叶脱,魄动不敢语。
何年浑沌窍,灵物此栖处。
初从一线溜,开凿到神禹。
云雨鼓飞浪,喷薄齐万弩。
藏珠骊龙颔,百斛快一吐。
油油入无底,细散不濡缕。
归藏海有穴,汎溢愁下土。
南峰天一柱,万古镇幽府。
江山有奇探,落景迫行旅。
多惭茹芝人,终年看飞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