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寺北板桥平,几户淮民结屋成。
屡向封疆窥版籍,独游淮海陋功名。
去年过此曾寻胜,今日逢人似隔生。
怀抱激昂无可制,埋篷心折听江声。
龙华寺北板桥平,几户淮民结屋成。
屡向封疆窥版籍,独游淮海陋功名。
去年过此曾寻胜,今日逢人似隔生。
怀抱激昂无可制,埋篷心折听江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董嗣杲在龙华寺北的板桥边所见的景象。他看到一些淮河地区的居民聚居于此,简陋的房屋展现出他们朴素的生活。诗人感慨自己多次试图了解边境的情况,对功名之事也显得微不足道。他回忆起去年探访此地时的兴致勃勃,如今重访,却感觉人事已非,仿佛隔世。诗人心中的激情难以抑制,只能借着江水的声音来排解心中的激昂情绪。整体上,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虚堂夜坐灯微明,家无婢子谁学笙。
徐而得之笑绝倒,数杴炉火围短罂。
君势炎炎方得计,缘底不平为此鸣。
诗人耳冷教坊乐,虫歌蛙吹聊娱情。
天公有意慰酸冷,勺水便成鸾凤声。
抽牵狂绪挽不断,呼儿漉酒飞银觥。
须臾火尽竟何有,枕书酣卧衰颜赪。
尚疑魂梦带馀想,齁齁鼻息旁人惊。
小人拙直颇近真,放论动取儿曹嗔。
何似饮醇浇舌本,醉来卧唱江南春。
自喜身无事,论才拙复疏。
五年陪稷禼,二纪接严徐。
本是渔樵客,终惭邹鲁儒。
温衣饱食外,何必待盈馀。
历官从宦复何如,冒宠叨荣最有馀。
五载滥批黄纸敕,半生曾典紫泥书。
安民济物才无取,报国酬恩志未疏。
圣主忧边心正切,若为端坐自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