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被匆匆见执鞭,戴盆郁郁梦瞻天。
只知河朔归铜马,又说台城堕纸鸢。
血肉正应皇极数,衣冠不及广明年。
何时真得携家去,万里秋风一钓船。
翠被匆匆见执鞭,戴盆郁郁梦瞻天。
只知河朔归铜马,又说台城堕纸鸢。
血肉正应皇极数,衣冠不及广明年。
何时真得携家去,万里秋风一钓船。
这首诗是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创作的《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中的第一首。诗中描绘了作者对时局的感慨与忧虑。
首句“翠被匆匆见执鞭”,以“翠被”象征富贵荣华,而“匆匆”和“执鞭”则暗示了权力更迭的匆忙与残酷。接着,“戴盆郁郁梦瞻天”一句,通过“戴盆”(低矮的盆)与“瞻天”(仰望天空)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压抑与对自由的向往。
“只知河朔归铜马,又说台城堕纸鸢。”这两句运用了历史典故,以“河朔”、“铜马”、“台城”、“纸鸢”等意象,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现实政治局势的忧虑。
“血肉正应皇极数,衣冠不及广明年。”这里,“血肉”与“皇极数”相对,“衣冠”与“广明年”相对,表达了作者对政权更替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悲观。
最后,“何时真得携家去,万里秋风一钓船。”诗人渴望远离尘嚣,寻找一片宁静之地,过着隐逸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由和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琴横凡玉。恁思归操里,□出离鹄。
变徽声中,弹断幺弦,长康妙笔难续。
多情只有姮娥影,尚隔著、烟林窥绿。
料得它、碧海青天,也惜瘦腰人独。
犹记扬州旧梦,宝窗共写韵。争刻吟烛。
尺幅摹愁,此日情怀,凄入庾郎心曲。
洞房已绝琅璈响,痛尚列、哀丝豪竹。
恐一时、误触泠泠,惊起又披横幅。
正楼上、乱山无数。点点垂杨,晚霞红处。
一片孤帆,夕阳潮落晚鸦聚。
一程程路,休去问、旗亭树。
树肯管行人,不绿到、天涯住。凝伫。
望荒城十里,惟有乱云堆絮。
元宵过也,怕还有、打灯风雨。
得知它、归也不归,万一有、晚潮回去。
且关了纱窗,今夜梦儿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