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色渔阳少,僧廊塔下开。
炉中分佛火,槛外即香台。
露草吟虫苦,风铃怖鸽来。
鸡苏问遗砦,览古思徘徊。
树色渔阳少,僧廊塔下开。
炉中分佛火,槛外即香台。
露草吟虫苦,风铃怖鸽来。
鸡苏问遗砦,览古思徘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蓟州塔下寺时所见所感,充满了浓厚的禅意与自然之美的融合。
首联“树色渔阳少,僧廊塔下开”,以寥寥数语勾勒出寺庙的环境,树木稀疏,渔阳之地的宁静与寺庙的庄严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颔联“炉中分佛火,槛外即香台”,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内的景象。炉中燃烧的佛火,象征着内心的光明与温暖;而“香台”则暗示了宗教仪式的庄重与神圣,内外呼应,展现出一种精神上的净化与升华。
颈联“露草吟虫苦,风铃怖鸽来”,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如露水、虫鸣、风铃声以及惊飞的鸽子,展现了夜晚的寂静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和谐共存。
尾联“鸡苏问遗砦,览古思徘徊”,诗人借鸡苏(一种中药名)的询问,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思考与怀念,同时流露出一种徘徊不前的思绪,既是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也是对未来道路的探索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庙环境的细腻描绘和对自然、历史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米船隔江左,米价腾浙西。
五斗逾千钱,长饥痛蒸黎。囷空突无烟,食尽秕与?。
秋成望更绝,四顾维荒畦。
东家投水死,西家弃其妻。
归来仰屋叹,儿饿牵衣啼。
儿慎勿再啼,今夜犹同栖。
明当入城市,鬻汝如犬鸡。
回顾堕血泪,寸肠若刀刲。
徘徊出门看,旷野愁云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