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船隔江左,米价腾浙西。
五斗逾千钱,长饥痛蒸黎。囷空突无烟,食尽秕与?。
秋成望更绝,四顾维荒畦。
东家投水死,西家弃其妻。
归来仰屋叹,儿饿牵衣啼。
儿慎勿再啼,今夜犹同栖。
明当入城市,鬻汝如犬鸡。
回顾堕血泪,寸肠若刀刲。
徘徊出门看,旷野愁云低。
米船隔江左,米价腾浙西。
五斗逾千钱,长饥痛蒸黎。囷空突无烟,食尽秕与?。
秋成望更绝,四顾维荒畦。
东家投水死,西家弃其妻。
归来仰屋叹,儿饿牵衣啼。
儿慎勿再啼,今夜犹同栖。
明当入城市,鬻汝如犬鸡。
回顾堕血泪,寸肠若刀刲。
徘徊出门看,旷野愁云低。
这首诗描绘了清代江南地区因洪水导致的大饥荒情景,展现了人民生活的悲惨境遇和人性的挣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米价飞涨、粮食短缺、百姓饥饿、家庭破碎、绝望求生的场景,深刻揭示了自然灾害对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影响。
“米船隔江左,米价腾浙西”,开篇即点明了灾情的严重性,米价的暴涨反映了粮食供应的极度匮乏。接着,“五斗逾千钱,长饥痛蒸黎”进一步强调了粮食价格的惊人上涨,以及由此带来的长期饥饿之苦,让普通百姓深感痛苦。
“囷空突无烟,食尽秕与?”描述了粮仓空空,炊烟不再的情景,反映出人们食物的极度缺乏。紧接着,“秋成望更绝,四顾维荒畦”则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渴望破灭,四周一片荒芜的景象,预示着更加艰难的日子。
“东家投水死,西家弃其妻”描绘了极端环境下,为了生存,人们不惜采取极端手段,甚至出现了亲人相残的现象,揭示了灾难面前人性的扭曲。
“归来仰屋叹,儿饿牵衣啼”表现了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依赖与痛苦,孩子因饥饿而哭泣,父母只能无奈地叹息,体现了家庭在困境中的无力与悲凉。
“儿慎勿再啼,今夜犹同栖。明当入城市,鬻汝如犬鸡”则展现了父母为了生存,不惜将孩子出卖的绝望之举,这种行为不仅是对孩子的残酷,也是对社会道德底线的挑战。
“回顾堕血泪,寸肠若刀刲”表达了父母在做出这一决定时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他们的眼泪如同鲜血,心如刀割,形象地描绘了人性深处的痛苦与矛盾。
“徘徊出门看,旷野愁云低”最后以旷野中低垂的愁云结束,象征着整个社会笼罩在绝望与悲伤之中,预示着未来仍然充满未知与困难。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深刻揭示了自然灾害对社会底层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复杂与挣扎,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和人文关怀精神。
茜霞艳锦,星媛夜织,河汉鸣杼。红翠万缕。
送幽梦与、人闲绣芳句。怨宫恨羽。
孤风剑漫倚,无限凄楚。□□□□。
赋情缥缈、东风扬花絮。
镜里半髯雪,向老春深莺晓处。
长闭翠阴、幽坊杨柳户。看故苑离离,城外禾黍。
短藜青屦。笑寄隐闲追,鸡社歌舞。
最风流、垫巾沾雨。
温柔酣紫曲,扬州路、梦绕翠盘龙。
似日长傍枕,堕妆偏髻,露浓如酒,微醉敧红。
自别楚娇天正远,倾国见吴宫。
银烛夜阑,暗闻香泽,翠阴秋寂,重返春风。
芳期嗟轻误,花君去、肠断妾若为容。
惆怅舞衣叠损,露绮千重。
料绣窗曲理,红牙拍碎,禁阶敲遍,白玉盂空。
犹记弄花相谑,十二阑东。
素天际水,浪拍碎、冻云不凝。
记晓叶题霜,秋灯吟雨,曾系长桥过艇。
又是宾鸿重来后,猛赋得、归期才定。
嗟绣鸭解言,香鲈堪钓,尚庐人境。幽兴。
争如共载,越娥妆镜。
念倦客依前,貂裘茸帽,重向淞江照影。
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
迎醉面,暮雪飞花,几点黛愁山暝。
端午人间拟醉眠,旅情茅店独萧然。
起寻诗句记佳节,万里无云月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