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堂夜坐灯微明,家无婢子谁学笙。
徐而得之笑绝倒,数杴炉火围短罂。
君势炎炎方得计,缘底不平为此鸣。
诗人耳冷教坊乐,虫歌蛙吹聊娱情。
天公有意慰酸冷,勺水便成鸾凤声。
抽牵狂绪挽不断,呼儿漉酒飞银觥。
须臾火尽竟何有,枕书酣卧衰颜赪。
尚疑魂梦带馀想,齁齁鼻息旁人惊。
虚堂夜坐灯微明,家无婢子谁学笙。
徐而得之笑绝倒,数杴炉火围短罂。
君势炎炎方得计,缘底不平为此鸣。
诗人耳冷教坊乐,虫歌蛙吹聊娱情。
天公有意慰酸冷,勺水便成鸾凤声。
抽牵狂绪挽不断,呼儿漉酒飞银觥。
须臾火尽竟何有,枕书酣卧衰颜赪。
尚疑魂梦带馀想,齁齁鼻息旁人惊。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安静的夜晚场景,诗人独自坐在虚堂中,灯光微弱,没有家仆,连学吹笙的人都没有。诗人徐徐地得到乐器,笑声中带着倒吸气的声音,火炉上的水壶短小精致。诗人在这个夜晚感受到了一丝不平的忧虑,为此发出鸣叫。诗人的耳畔传来了教坊里的音乐,他用虫儿的歌唱和蛙声来消遣心情。天公似乎有意安慰这份寂寞与寒冷,用勺子舀水便能奏出如鸾凤般美妙的声音。诗人抽取琴弦,挽起断续的狂放旋律,不断地呼唤着侍儿为他斟酒,银制的酒觥飞舞在空中。不久,火光熄灭,一切归于平静,只剩下枕边的书卷和脸色微红的酣睡。诗人似乎还带着一些魂梦中的馀想,鼻息声轻轻地惊扰到旁人。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寂静之中寻求艺术与精神寄托的情怀,以及他对于生活不平、内心忧虑的感慨。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生命和艺术的独到领悟。
花光浮玉夜。是第一圆蟾,好春亭榭。
细簧劝客,雏莺啭、座密衣云飘麝。
今情古思,只赚得词人游写。
时笑语、惟有渠侬,风流未曾衰谢。
闻歌易感深情,但放意尊前,尽欢聊且。闹蛾又罢。
都删了、旧日武林闲话。寒消暖乍。
早泪蜡、红冰盈把。人去远、空想佳期,罗衾梦罅。
此花除我更无邻。犹是隔年春。
窥墙便欲深心许,岁华静、蜂蝶逡巡。
香讯懒对,闲门早闭,各自过黄昏。
何郎词笔久销魂。垂老尚情亲。
小楼绣被熏香罢,又还念、空谷佳人。
输与夜来,一方明月,流水二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