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宛转赤阑桥,几树依依学舞腰。
至竟不知攀折苦,春来依旧绾长条。
垂虹宛转赤阑桥,几树依依学舞腰。
至竟不知攀折苦,春来依旧绾长条。
这首清代诗人王嵩高的《江研农杨柳枝词画册(其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首句“垂虹宛转赤阑桥”以比喻手法,将垂落的柳枝比作横跨河面的彩虹,形象地展现了杨柳在春风中随风摇曳的柔美姿态。"赤阑桥"则增添了画面的色彩和历史韵味。
接下来的“几树依依学舞腰”进一步描绘了柳树随风轻摆,仿佛少女曼妙起舞的场景,生动地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依依”二字表达了柳树的娇态,“学舞腰”则赋予了它们动态的生命力。
最后两句“至竟不知攀折苦,春来依旧绾长条”寓意深刻,表面上写人们欣赏美景时未觉攀折之苦,但实际上暗指美好的事物往往容易被忽视或破坏。然而,无论人们如何对待,春天的杨柳依然年复一年地抽出新条,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赞美了杨柳的美丽与坚韧,同时也寓含了对时光流转、生命更迭的感慨。
乔林远凝烟,怪石卧如虎。
汤泉在其下,深广数尺许。
蒸蒸百鼎沸,衮衮骊珠吐。
温然可人意,了不变寒暑。
我来一盥挹,和气溢宾主。
谁知山谷间,异物乃有取。
又闻泉之功,万顷浸禾黍。
升腾或为云,定作傅岩雨。
贤人抱气节,潇洒谨出处。
平生泽物志,得时谁可御。
奈何斗筲徒,名利每轻举。
一朝冰山碎,笑唾无足数。
临风祝斯泉,更请事斯语。
回首骊山阴,凄然吊前古。
萧翁本胜士,诸郎多艺文。
伤哉晚大谬,家国成丝棼。
主昔食何邑,桃李争秾芬。
禁脔必王谢,风流映青云。
岂其独天幸,不见台城军。
曲阿故近甸,茂林有高坟。
玉鱼既无恙,庙食仍蒿焄。
此事乃可书,所恨荒前闻。
千舟集浦溆,吉卜叩灵氛。
我亦肃襟屦,一瓣崇炉薰。
徘徊慨千载,江波日沄沄。
谁当著奇语,歌之拟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