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杨彝甫见成甫装褾旧书之什》
《次韵杨彝甫见成甫装褾旧书之什》全文
宋 / 朱长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儒者须看万卷书,古人精博固难如。

残编莫惜装褫费,旧迹堪怜缮写初。

轻拨蠹虫文未损,平齐缃帙架无虚。

白头更且穷经艺,谁道忘筌便得鱼。

(0)
翻译
读书人要博览群书,古人的学识精深博大确实难以企及。
不要吝啬修补破旧书籍的费用,那些珍贵的古籍值得重新整理和书写。
轻轻拂去蛀虫,书籍的内容并未受损,书架上书籍排列整齐,没有空缺。
即使年老仍要深入研究经典学问,谁说忘记捕鱼工具就能轻易得到鱼呢?
注释
儒者:指读书人,尤其是儒家学者。
万卷书:形容书籍众多,表示广博的知识。
残编:破损的古籍。
缮写:修复和抄写书籍。
蠹虫:书籍中的蛀虫。
缃帙:泛指书籍,这里指书卷。
忘筌:忘记捕鱼的工具,比喻忘记原本的方法或技巧。
得鱼:比喻获得知识或成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儒者对待古籍的态度和情怀。开篇即提出“儒者须看万卷书”,强调学者必须广泛阅读大量典籍,这是学术修养和知识积累的重要途径。紧接着,“古人精博固难如”表达了对古代学者的赞赏,他们不仅博览群书,而且深邃精辟,难以企及。

“残编莫惜装褫费,旧迹堪怜缮写初”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于珍贵文献的珍视之情。即便是残破的书籍,也不应吝啬其价值,因为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足迹和智慧的光辉。每一笔每一划都是前人的心血,值得我们细心品味和保护。

“轻拨蠹虫文未损,平齐缃帙架无虚”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整理旧书时的情形。书籍虽受蠹虫侵蚀,但文字依然清晰可辨,装订整洁,没有空缺,这不仅是对物质的保护,更是精神文化传承的体现。

“白头更且穷经艺,谁道忘筌便得鱼”则隐含着诗人对于学问无止境追求的态度。即使到了白发老来,也仍然在不懈怠地钻研经典,这是对知识和智慧永恒追求的象征。而“谁道忘筌便得鱼”则是一种比喻,意味着学问如同渔人撒网捕鱼,不可能一蹴而就获得成功,必须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

整首诗流露出对知识传承的尊重,对学术研究的执着,以及对于个人修养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认识。诗中的意境宁静致远,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朱长文作为宋代士大夫群体中的一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学问的坚守。

作者介绍

朱长文
朝代:唐   生辰:780

生卒年不详。江南诗人。在湖州,与皎然、裴澄同送梁肃归朝。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八。《全唐诗》存诗6首,断句2句
猜你喜欢

京师元夕有怀丘子兼忆旧游而作

名都郁垝垒,浮云荫孤台。

宿昔与丈人,揽袂凌崔嵬。

延眺殊未已,明月从东来。

俯身览九陌,车马何諠豗。

朱门竞笙竽,钟鼓趣行杯。

讵知前代人,寒隧生青苔。

金珠委瓦砾,铅华安在哉。

沉冥日云富,感激人心哀。

丈人方岳裔,夙质谢尘埃。

婚嫁慕向子,幽栖放颜坏。

七十尚蛇蛰,白衣潜草莱。

嗟余纠簪绂,俛仰阻沿洄。

逝将亲逸躅,荣盛等浮灰。

(0)

上巳海印寺二首·其二

眺远及丽辰,登危开我襟。

秉炬蹑佛榭,杳杳夕光侵。

芳湖递澄鲜,幽隍覆层阴。

毕景没长甸,轻霏变春岑。

仰瞩双龙阙,却瞻上苑林。

归翼矫以翔,鸿雁多哀音。

荟蔚桃李场,孰分松柏森。

(0)

杂诗三十二首·其二十二

贵贱各有命,昧者苦保持。

殷勤话言接,转面不可知。

一言相千秋,冠盖嚇来驰。

鴳雀鳱梧桐,翕习鸾凤饥。

鸡鸣市朝动,董生方下帷。

(0)

送闵氏

怦怦困暑溽,悠悠抱中戚。

时蝉迩户响,流汗挥复积。

登高散我忧,忽觏远行客。

为问客者谁,是我心所怿。

律律伫征云,迢迢逐归翮。

孰无室家念,忖尔欢聚夕。

伊余胡寡仇,茕茕痛离析。

(0)

凤之升

凤之升,附龙云。仪万方,昭帝文。昭帝文,承宗禋。

安如山,翕如坤。两宫豫,协天神。帝临朝,奏云门。

戛鸣球,笙镛振。昭四方,明万民。万民愉,庶物亨。

阴阳熙,乾道成。乾道成,皇业昌。轶周姒,缵涂戎。

臣稽首,歌云龙。

(0)

董逃行

涉江登彼西山,下看城郭郁盘。

城中阁殿斑烂,嘉树一何纷纶。

上有鸣鸟,旦暮间关。遥望我心浩叹。

阛阓寂阒,民生何艰。

终朝缺突无烟,胡彼来往翩翩。绮衣车马可怜。

谁家起楼造天,歌钟舞管喧阗。

剥羊宰牛列筵,何但一食万钱。倏忽日薄重渊。

明灯荧荧烂堂,绣帏鸡舌流黄。

乐人调瑟未央,千年万岁奉觞。岂知老至悲伤。

日月逝矣不我留,精销时往,霜霰交流。

繁华零落山丘,心欢意爱为他人收。

哀哉胡不德求。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