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世上苦不足,愿大焉能偿所欲。
身才饱煖思艳妻,既得艳妻慕金玉。
天台四万八千丈,巨海茫茫路莫续。
洞庭三万六千顷,层云缈缈目难瞩。
妄想能教鬼魅乘,暗里牵人投桎梏。
何如园圃养吾身,息机汉阴无窘促。
亭外有山排闼青,栏前有水盈池绿。
池痕添夜雨,山光映朝旭。
春来上山游,暑至临池浴。
知足即此可行乐,翀霄何必慕鸿鹄。
不然纵移天台、洞庭到我前,难免得陇复望蜀。
我劝世上人,园圃勤锄斸。
切休纤芥苦劳心,有限精神自荼毒。
图大往往小亦亡,无路可行羝藩触。
人生世上苦不足,愿大焉能偿所欲。
身才饱煖思艳妻,既得艳妻慕金玉。
天台四万八千丈,巨海茫茫路莫续。
洞庭三万六千顷,层云缈缈目难瞩。
妄想能教鬼魅乘,暗里牵人投桎梏。
何如园圃养吾身,息机汉阴无窘促。
亭外有山排闼青,栏前有水盈池绿。
池痕添夜雨,山光映朝旭。
春来上山游,暑至临池浴。
知足即此可行乐,翀霄何必慕鸿鹄。
不然纵移天台、洞庭到我前,难免得陇复望蜀。
我劝世上人,园圃勤锄斸。
切休纤芥苦劳心,有限精神自荼毒。
图大往往小亦亡,无路可行羝藩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以“园圃”为喻,强调了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诗人认为,追求大事业、大财富往往带来烦恼和束缚,不如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享受自然带来的宁静与乐趣。
首句“人生世上苦不足”,道出了人生的不易与艰辛。接着,“愿大焉能偿所欲”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欲望与追求。然而,诗人随后指出,这种追求往往导致内心的空虚和不满:“身才饱煖思艳妻,既得艳妻慕金玉。”这反映了人们在物质满足后,又陷入了对更高层次欲望的追求。
接下来,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难以企及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巨海茫茫”、“洞庭三万六千顷”的景象,象征着人类无法达到的理想境界,以及由此产生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妄想能教鬼魅乘,暗里牵人投桎梏”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可能陷入的困境和陷阱,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诗人转而提倡一种更为平和的生活方式:“何如园圃养吾身,息机汉阴无窘促。”他建议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简单生活带来的安宁与自由。诗中描绘了园圃中的美好景象:“亭外有山排闼青,栏前有水盈池绿。”春天可以登山游玩,夏天则可临池沐浴,这样的生活充满了自然的乐趣。
最后,诗人总结道:“知足即此可行乐,翀霄何必慕鸿鹄。”他认为,知足常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不必羡慕那些看似高远的目标。即使拥有再大的财富或成就,也难免会陷入新的欲望和困扰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思想。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和地位的同时,不应忽视内心的满足和平静,这才是真正值得珍惜和追求的东西。
少年湖海气,近又负诗名。
今忽担簦去,谁非倒屣迎。
雨茶烹顾渚,春酒醉乌程。
有句茅亭著,蘋风洲上生。
登瀛彼何人,选海渺无际。
巨矣万斛舟,不与贫士济。
起樯开锦帆,逆浪使风势。
贫士望洋立,惆恍发深喟。
少监笠泽英,清芬袭兰砌。
不经觅举难,不道觅举易。
每恨里选衰,高才守低位。
趋荣靡愿辱,不富焉有贵。
一涂总不歧,只臂韝群鸷。
园桃各春妍,崖松以霜悴。
端笏玉扆前,极口陈国是。
上之及公卿,下之言守帅。
剥肤到饥氓,孰与护元气。
凝阴积层霄,剽贼延内地。
毋谓民不神,民情即天意。
善瑟无弊弦,良工先利器。
所愿招隽豪,弃取委公义。
庶几皋伊出,扶倾扫沉翳。
从来立仗马,唯作啖刍计。
堂堂不讳朝,鸣凤峙鹓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