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三首·其三》
《诗三首·其三》全文
宋 / 孙何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黄帝升天去不还,空留片石在人间。

千寻杳杳撑红日,倚云乔木羽林閒。

时人不信飞升路,辙迹龙髯竟可攀。

(0)
注释
黄帝:古代传说中的华夏始祖。
升天:道教中指修炼成仙后飞升至天界。
片石:象征黄帝留下的痕迹或纪念物。
杳杳:形容高远、深远。
撑:支撑。
倚云:高耸入云。
乔木:高大的树木。
羽林:古代皇家禁卫军,这里比喻仙鹤。
时人:当时的人们。
飞升路:成仙的道路。
辙迹:车轮或动物的足迹。
龙髯:龙的胡须,这里可能象征神秘或神圣的事物。
翻译
黄帝已经升天不再返回,只留下一块石头留在人间。
高耸入云的树木支撑着红日,林中仙鹤悠然自得。
世人不相信成仙的道路,却惊讶地发现能触摸到龙的足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仙境的意境。黄帝,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传说中的一位帝王,被后人尊为道教之祖,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智慧。在这里,"黄帝升天去不还"则隐喻了对永恒和超脱尘世的向往。"空留片石在人间"则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千寻杳杳撑红日,倚云乔木羽林閒"描绘了一个仙境般的景象,其中"千寻杳杳"形容树木高大无比,"撑红日"则是太阳被巨木撑起的奇特场景,而"倚云乔木羽林閒"则表现了诗人对那种超凡脱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最后两句"时人不信飞升路,辙迹龙髯竟可攀"表达了当代人们对于追求仙道的不信任,但诗人却坚持认为通过修炼可以达到与神交流的地步。"辙迹龙髯"中的"辙迹"指的是古代圣贤留下的教诲和轨迹,而"龙髯"则是形容仙人的长须,象征着仙风道骨。

这首诗通过对黄帝升天的描写,以及对仙境景象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于永恒与超脱尘世的深切向往。

作者介绍

孙何
朝代:宋

(961—1004)蔡州汝阳人,字汉公。少识音韵,善诗文,为王禹偁所重,与丁谓齐名。太宗淳化三年进士第一。累迁右司谏。真宗朝历权户部判官、京东转运副使、判太常礼院、知制诰掌三班院。屡有建言,尝疏请将三司所辖还户部,渐复六部各司其职之制,又极论军政腐败,将帅无能及畏懦玩寇等。有《驳史通》及文集。
猜你喜欢

古春意亭为张真人赋

茫茫堪舆间,孰究太古初。

天地混沌中,一元根化枢。

运启摄提格,条风始吹嘘。

勾萌茁万汇,人备三才俱。

至今千万年,元贞迭藏输。

龙马出河涘,羲皇彰灵图。

对待三十六,淑气总昭苏。

初阳奋重泉,黄钟动葭莩。

太音閟清庙,玄水湛方诸。

达人契玄理,作亭静以居。

和顺自中积,德音畅以敷。

萋萋阶前草,一帘生意舒。

园林度鸣禽,柔荑蔼芳腴。

怀哉广成子,至道不烦迂。

(0)

写竹寄王仲渊

几度相思目断云,乡心无那惜离群。

殷勤寄语诸亲旧,衰貌年来似此君。

(0)

和曾侍讲题新建秘阁韵·其二

新成秘阁耸岧峣,碧瓦朱甍映紫霄。

翠柳夹栽香辇路,玉栏斜转御沟桥。

丝纶绚烂文成锦,歌颂铿锵韵协韶。

定有青藜来照夜,虹光高逐五云飘。

(0)

题师将军寿椿堂

我闻南华老仙所谈之灵椿,长年度世殊可人。

尔来万有八千岁,方乃一秋兼一春。

桓桓师将军,忠孝孰可伦。

缅思此椿寿,将以奉严君。

严君乃是先皇之虎臣,英姿雄略如有神。

起家昔住荆溪滨,曾同周处为比邻。

惟将三尺剑,扫净六合尘。

先皇骑龙上苍旻,攀髯不及空逡巡。

至今心尚赤,其奈发如银。

将军袭爵尤忠勤,远持节钺镇八闽。

列鼎之养何足珍,惟思种椿搆堂怡其亲。

君不见椿枝长茂椿叶重,堂前人对椿阴浓。

灵根盘结托厚地,高柯直上摩苍穹。

蟠桃见之犹屈膝,乔松并之应敛容。

况并颦眉杨柳低头榕,世间凡木莫与同。

呜呼世间凡木莫与同,唯孔明庙前之老柏,千古可与相争雄。

(0)

发嵩县留别守御千兵邑庠教谕

嵩州官舍留三日,日日乱山云吐吞。

闻鸡夜看北斗柄,借马晓出东城门。

广文无毡坐宾客,将军有书传子孙。

我怀先世此乡里,愿聚族人居陆浑。

(0)

大足县·其一

稻满平畴水满渠,舍南舍北竹疏疏。

吴侬莫说吴中乐,到处青山好卜居。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