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际函三极,精微破一毫。
百川沧海受,五岳众山高。
退托初何有,声名肯自豪。
谁人伤日月,用力尔徒劳。
蟠际函三极,精微破一毫。
百川沧海受,五岳众山高。
退托初何有,声名肯自豪。
谁人伤日月,用力尔徒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哭东莱吕先生(其四)》。从诗中可以看出,孙应时对已故去的朋友或师长——东莱吕先生怀有深厚的情感,并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无奈与哀伤。
“蟠际函三极,精微破一毫”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中细小到极致的变化,如同用力去破解最微小的事物。这里的“蟠际函三极”指的是天地万物都包容其中,而“精微破一毫”则是说即便是非常精微的东西,也能被发现并突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万象、生死流转的深刻领悟。
“百川沧海受,五岳众山高”写出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永恒。百川归入大海,五岳巍峨,这些景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广阔无边,也象征着时间的悠长和生命的渺小。
“退托初何有,声名肯自豪”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与超脱。诗中的“我”在面对世俗的荣辱时选择了退隐,不再追求那些虚幻的名声和地位。
最后,“谁人伤日月, 用力尔徒劳”则是诗人对于生命短暂和努力无果的哀叹。在这里,诗人感慨于时间的流逝,以及个人在面对这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时所做出的努力往往是徒劳的。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与功名的深刻思考。
阳崖阴巘相吐吞,上有千年祗树园。
九松盘盘踞其顶,下临众木如儿孙。
我闻五株已成石,盘山楼松馀画迹。
此木疑被女夷铸,不然驻鹤神仙宅。
凌空苍翠势未已,停銮几度徘徊视。
庾梅渭竹空传名,阅历沧桑惟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