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林含素影,入水漾金波。
芦岸苍茫夕,渔舟欸乃歌。
砧寒愁越女,箫咽泣秦娥。
似喜高人赏,流光照独哦。
穿林含素影,入水漾金波。
芦岸苍茫夕,渔舟欸乃歌。
砧寒愁越女,箫咽泣秦娥。
似喜高人赏,流光照独哦。
这首诗描绘了月光洒落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与情感的细腻表达。首句“穿林含素影”,生动地展现了月光穿透树林,映照出一片素雅光影的场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入水漾金波”一句,将月光投射到水面,波光粼粼,仿佛黄金在水面跳跃,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富丽感。
“芦岸苍茫夕”描绘了傍晚时分,芦苇丛生的岸边被夕阳染上一层淡淡的金色,与月光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宁静而辽阔的画面。而“渔舟欸乃歌”则通过渔舟上的歌声,为这幅静谧的画卷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后半部分转而抒发了诗人对月光的感慨。“砧寒愁越女,箫咽泣秦娥”两句,运用了典故,表达了月光下人们复杂的情感。越女和秦娥分别代表了古代的女子,她们在月光下可能思念远方的亲人或恋人,或是因孤独而感到忧愁。这种情感的细腻描绘,使得整首诗不仅局限于自然景观的描写,更融入了人文情感的思考。
最后,“似喜高人赏,流光照独哦”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知音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如同月光一般,虽独自吟哦,却能照亮他人的心灵,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月光下的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敝袍羸马遍天涯,恰似伶优著处家。
社瓮嫩醅初泛蚁,寒缸残烬自成花。
幽窗照影乌巾折,醉手题诗淡墨斜。
莫恨久为峨下客,江湖归去得雄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