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大龙留别用壁间韵》
《大龙留别用壁间韵》全文
明 / 陈洪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览镜频看两鬓蓬,山云舒卷此浮踪。

禅机已解忘沙鸟,袜线那堪补衮龙。

情剧西堂悬夜榻,梦随双阙听晨钟。

翩翩白雁秋光渺,又见前山紫翠重。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别之际的复杂心情与对未来的憧憬。首联“览镜频看两鬓蓬,山云舒卷此浮踪”,诗人通过频繁照镜子查看两鬓的蓬乱,映射出内心的不舍与岁月的流逝。山云舒卷则象征着世事无常,自己的行踪如同浮云般飘忽不定。

颔联“禅机已解忘沙鸟,袜线那堪补衮龙”,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理解,已经超脱于世俗的烦恼,不再为外界事物所困扰,如忘却了沙滩上的小鸟。然而,“袜线那堪补衮龙”一句,以袜线难以修补衮龙袍比喻,暗示了在追求精神解脱的同时,现实世界中的责任与义务仍然无法完全摆脱。

颈联“情剧西堂悬夜榻,梦随双阙听晨钟”,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西堂悬挂的夜榻,象征着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留恋;而梦随双阙听晨钟,则展现了对新生活、新环境的期待与适应。这里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未知的探索和接受。

尾联“翩翩白雁秋光渺,又见前山紫翠重”,以白雁翱翔于渺茫的秋光中,象征着诗人即将踏上新的旅程,如同白雁一般自由飞翔。再次见到前山的紫翠重,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新环境的期待与向往。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离别的伤感,又有对未来的乐观与憧憬,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陈洪谟
朝代:明

明(1476—1527),字宗禹,明武陵人。明代文学家。正德时,知漳州,有惠政。累擢云南按察使,神采严重,不畏强御。嘉靖初,(公元一五二二年)巡抚江西,节财爱民。任内不畏强权,节财爱民,颇有政声,迁兵部侍郎,致仕归。居高吾山下,筑亭名静芳,自号高吾子。洪谟之诗,音节谐畅,有《静芳亭摘稿》(亦名高吾摘稿)八卷,与《治世余闻》,(均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猜你喜欢

新妆诗

啼鸟惊眠罢,房栊乘晓开。

凤钗金作缕,鸾镜玉为台。

妆似临池出,人疑向月来。

自怜终不见,欲去复裴回。

(0)

读张仆射诗

秋吟一轴见心胸,万象搜罗咏欲空。

才大却嫌天上桂,世危翻立阵前功。

廉颇解武文无说,谢朓能文武不通。

双美总输张太守,二南章句六钧弓。

(0)

送大理封主簿五郎亲事不合却赴通州主簿前阆州贤子余与主簿平章郑氏女子垂欲纳郑氏伯父京书至女子已前许他族亲事遂停

禁脔去东床,趋庭赴北堂。

风波空远涉,琴瑟几虚张。

渥水出骐骥,昆山生凤皇。

两家诚款款,中道许苍苍。

颇谓秦晋匹,从来王谢郎。

青春动才调,白首缺辉光。

玉润终孤立,珠明得闇藏。

馀寒折花卉,恨别满江乡。

(0)

上巳日徐司录林园宴集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

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

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

有喜留攀桂,无劳问转蓬。

(0)

临江仙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馀上苑风光。

粉英含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留残月,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想见,如梦懒思量。

(0)

题綦毋校书别业

常称挂冠吏,昨日归沧洲。

行客暮帆远,主人庭树秋。

岂伊问天命,但欲为山游。

万物我何有,白云空自幽。

萧条江海上,日夕见丹丘。

生事非渔钓,赏心随去留。

惜哉旷微月,欲济无轻舟。

倏忽令人老,相思河水流。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