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因蕙草记罗裙。绿腰沈水熏。
阑干曲处人静,曾共倚黄昏。风有韵,月无痕。
暗消魂。拟将幽恨,试写残花,寄与朝云。
长因蕙草记罗裙。绿腰沈水熏。
阑干曲处人静,曾共倚黄昏。风有韵,月无痕。
暗消魂。拟将幽恨,试写残花,寄与朝云。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诉衷情令·其六》,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段深藏心底的回忆。起句“长因蕙草记罗裙”,通过“蕙草”这一意象,暗示了女子的清雅和柔美,同时也暗含着对往昔与佳人共度时光的怀念。"绿腰沈水熏"描绘了女子身上的香气,沈水是一种名贵的香料,进一步渲染了昔日的美好氛围。
接下来,“阑干曲处人静,曾共倚黄昏”两句,勾勒出两人在寂静的傍晚,倚靠在栏杆边的温馨场景,黄昏的余晖为这段记忆增添了诗意。词人通过环境的刻画,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风有韵,月无痕”运用了拟人手法,风有韵律,却无声无息,月光虽明亮,却悄然无声,以此烘托出词人心中的情感波动,难以言表的哀愁。“暗消魂”直接抒发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失落。
最后三句,“拟将幽恨,试写残花,寄与朝云”,词人试图将心中的幽怨化作残败的花朵,寄托给天边的朝云,寓意着无法传达的深深思念,以及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遥想。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婉约的笔触,细腻地表达了词人对旧日恋情的深深怀念和无法排遣的哀愁,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徜徉古梵宫,如坐画图中。
峰碍半山日,阁来三面风。
静观知物变,老话入僧空。
莫讶搀门户,吾今已秃翁。
古俗流传重岁新,交相来往笃亲亲。
外家在望无十里,内表如今能几人。
筋力难施身已老,形骸不索意方真。
儿曹能拜何妨遣,要使绸缪百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