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嗟逝矣,静乐尚求诗。
岂意无为道,翻成罔极悲。
二难勤继述,一默付希夷。
饮水心愈洁,看山意更迟。
伤乌营冢日,吊鹤造庐时。
霜露增新感,烟霞遂宿期。
闭门春事去,隐几午阴移。
未坠青云志,仍工白雪词。
每怜司马病,深忝叔牙知。
惭愧无佳句,缄题慰孝思。
高人嗟逝矣,静乐尚求诗。
岂意无为道,翻成罔极悲。
二难勤继述,一默付希夷。
饮水心愈洁,看山意更迟。
伤乌营冢日,吊鹤造庐时。
霜露增新感,烟霞遂宿期。
闭门春事去,隐几午阴移。
未坠青云志,仍工白雪词。
每怜司马病,深忝叔牙知。
惭愧无佳句,缄题慰孝思。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的作品《静乐》,表达了对高人的怀念以及对静谧生活的追求。首联“高人嗟逝矣,静乐尚求诗”直接点题,感叹高人的离世,但仍寄托情感于诗歌之中。颔联“岂意无为道,翻成罔极悲”揭示了诗人对无为之道的向往与现实中悲伤情绪的冲突。
颈联“二难勤继述,一默付希夷”表达了诗人勤奋继承高人的遗志,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接下来的“饮水心愈洁,看山意更迟”,通过自然景象抒发诗人内心的纯净和对时光的珍视。中间两联描绘了诗人悼念亡友的场景,如“伤乌营冢日,吊鹤造庐时”,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霜露增新感,烟霞遂宿期”。
尾联“闭门春事去,隐几午阴移”写诗人闭门独处,时间悄然流逝,但并未放弃青云之志,依旧能写出优美的诗篇。“未坠青云志,仍工白雪词”表明诗人坚韧的志向和卓越的才情。最后两句“每怜司马病,深忝叔牙知”,诗人以司马迁和叔牙自比,表达对自己才能的谦逊和对知己的理解。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逝者深深的怀念和对自我修养的追求。
五月入五洲,碧山对青楼。
故人杨执戟,春赏楚江流。
一见醉漂月,三杯歌棹讴。
桂枝攀不尽,他日更相求。
化城若化出,金榜天宫开。
疑是海上云,飞空结楼台。
升公湖上秀,粲然有辩才。
济人不利己,立俗无嫌猜。
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
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
当暑阴广殿,太阳为裴回。
茗酌待幽客,珍盘荐彫梅。
飞文何洒落,万象为之摧。
季父拥鸣琴,德声布云雷。
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
清乐动诸天,长松自吟哀。
留欢若可尽,劫石乃成灰。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云: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香消云锁旧僧家,僧刹残形半壁斜。
日暮松烟寒漠漠,秋风吹破纸莲花。
垂丝今日幸同筵,朱紫居身是大年。
赏景尚知心未退,吟诗犹觉力完全。
闲庭饮酒当三月,在席挥毫象七贤。
山茗煮时秋雾碧,玉杯斟处彩霞鲜。
临阶花笑如歌妓,傍竹松声当管弦。
虽未学穷生死诀,人间岂不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