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汝临期话别,与君挽手叮咛。
归期誓约十馀朝,去后又经三四月,鱼沉雁杳,空倚著六曲阑干。
凤只鸾孤,谩独宿半床衾枕。
欲寄花牌传密意,奈无黄耳堪凭。
待修锦字诉离情。
苦汝临期话别,与君挽手叮咛。
归期誓约十馀朝,去后又经三四月,鱼沉雁杳,空倚著六曲阑干。
凤只鸾孤,谩独宿半床衾枕。
欲寄花牌传密意,奈无黄耳堪凭。
待修锦字诉离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希真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已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重逢的渴望。开篇“苦汝临期话别,與君挽手叮咛”两句,描绘了一种深情的告别场景,表达了临行前的依依不舍。"归期誓约十馀朝"则透露了诗人对重逢之期的承诺和期待。
然而,这份期待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遥不可及,"去后又经三四月,鱼沉雁杳,空倚著六曲阑干"。这几句通过“鱼沉雁杳”形象化地表达了通信不便、音信隔绝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深。
接着,“凤只鸾孤,谩独宿半床衾枕”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入睡时的孤单和失意。"欲寄花牌传密意,奈无黄耳堪凭"则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信物传递内心的深情,却又感到无从着手的无奈。
最后,“待修锦字诉离情”预示了诗人将会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情,期待着能够与远方的人重新建立联系。这一系列的描写和抒发,不仅展现了古代通讯不便所带来的情感隔阂,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青青陇上麦,离离江边树。
此地曾别郎,细雨湿归路。
郎亦从此去,侬亦从此辞。
感彼路傍人,道侬相送时。
不忍与郎别,又不随郎去。
只是牵郎衣,踌躇复不语。
斫枝斫连理,折花折并头。
今日非昨日,侬身那自由。
一花持伴侬,一花持赠郎。
不比花颜色,但比花参商。
侬如车脚泥,弃置亦不安。
郎如失林翼,孤栖亦不欢。
侬自目送郎,请郎莫回顾。
恐郎为侬辛,泪亦为郎茹。
譬如不相识,相会自有期。
但愿加餐饭,不愿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