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嗜书竭目力,老去观书涩如棘。
短檠油尽固自佳,坐守一窗如漆黑。
渔歌袅袅起三更,哀而不怨非凡声。
明星已高声未已,疑是湖中隐君子。
少年嗜书竭目力,老去观书涩如棘。
短檠油尽固自佳,坐守一窗如漆黑。
渔歌袅袅起三更,哀而不怨非凡声。
明星已高声未已,疑是湖中隐君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人一生对书本的热爱与变化。年轻时,诗人全神贯注于阅读,不惜耗费大量精力;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阅读变得艰难,仿佛触及荆棘。尽管如此,他仍然坚守着夜晚的寂静,独自在昏暗的灯光下研读,直至油尽灯枯,四周一片漆黑。此时,湖上传来渔歌,声音悠扬而略带哀愁,却并不显得悲苦,反而有种超凡脱俗的韵味。诗人被这深夜的歌声吸引,甚至怀疑是湖中的隐士所唱。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湖上渔歌,展现了读书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感悟。
君家四壁如相如,卷藏天禄吞石渠。
岂惟邺侯三万轴,家有世南行秘书。
儿童拍手笑何事,笑人空腹谈经义。
未许中郎得异书,且共扬雄说奇字。
清江萦山碧玉环,下有老龙千古闲。
知君好事家有酒,化为老人夜扣关。
留侯之孙书满腹,玉函宝方何用读。
濠梁空复五车多,圯上从来一编足。
当年我作《表忠碑》,坐觉江山气未衰。
舞凤尚从天目下,收驹时有渥洼姿。
踞床到处堪吹笛,横槊何人解赋诗。
知是丹霞烧佛手,先声应已慑群夷。
先生堂上霜月苦,弟子读书喧两庑。
推门入室书纵横,蜡纸灯笼晃云母。
先生骨清少眠卧,长夜默坐数更鼓。
耐寒石砚欲生冰,得火铜瓶如过雨。
郎君欲出先自赞,坐客敛衽谁敢侮。
明朝阮籍过阿戎,应作羲之羡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