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作《表忠碑》,坐觉江山气未衰。
舞凤尚从天目下,收驹时有渥洼姿。
踞床到处堪吹笛,横槊何人解赋诗。
知是丹霞烧佛手,先声应已慑群夷。
当年我作《表忠碑》,坐觉江山气未衰。
舞凤尚从天目下,收驹时有渥洼姿。
踞床到处堪吹笛,横槊何人解赋诗。
知是丹霞烧佛手,先声应已慑群夷。
(
)
这首诗是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钱承制赴任广西路分都监时的送别之情以及对友人的赞赏和期许。
"当年我作《表忠碑》,坐觉江山气未衰。" 这两句回忆起诗人以前写过的《表忠碑》文,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忠诚之志依旧如昔日一般坚定不移,江山之气犹存。
"舞凤尚从天目下,收驹时有渥洼姿。" 这两句用舞凤和收驹来形容钱承制的风采和才华,显示出诗人对朋友才能的赞赏。
"踞床到处堪吹笛,横槊何人解赋诗。"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雅集场景,以及他们共同享受音乐和文学的时刻,但也隐含着在当时社会环境下难寻知音之感。
"知是丹霞烧佛手,先声应已慑群夷。" 最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钱承制赴任的鼓励与期望,通过“丹霞烧佛手”的譬喻来比喻朋友的英勇和力量,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于友人的声音即将响彻四方的期待。
这首诗不仅是苏轼送别之作,也是他对友人才华与品格的高度评价。通过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以及对未来美好祝愿的抒写,诗人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高远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