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洛源流在,丛残细讨论。
茫茫溯薪大,渺渺见精魂。
世尽原伯鲁,吾惭褚少孙。
补亡难兀兀,谁与识天根。
关洛源流在,丛残细讨论。
茫茫溯薪大,渺渺见精魂。
世尽原伯鲁,吾惭褚少孙。
补亡难兀兀,谁与识天根。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全祖望所作,名为《舟中编次南雷宋儒学案序目》。全诗以“关洛源流”开篇,引出对学术传承的探讨,表达了对古代学术脉络的追溯和对学术精神的崇敬。诗人通过“丛残细论”、“溯薪大”、“见精魂”等词句,展现了对学术研究的深入思考和对先贤智慧的追慕。
接着,“世尽原伯鲁,吾惭褚少孙”两句,诗人感叹于世风日下,学术风气衰微,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自己未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自责。而后,“补亡难兀兀,谁与识天根”则进一步揭示了学术研究的艰难和探索未知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能够理解并传承学术精髓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全祖望对学术传承的重视,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反思,以及个人在学术追求中的困惑与坚持。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责任感,是对古代学术精神的致敬,也是对后世学者的激励。
花径才干三尺地,又闻雨师将雨至。
漫呼酒客醒后愁,先滴农夫眼前泪。
两胫敲扑疮未平,一锸蹒跚滑难致。
河身甫低水势高,瓶粟垂空麦苗痹。
中金转贵百物贱,卖儿可了公私事。
司农缓征征不止,司空兴利利无几。
举头是天天漠然,何况君门逾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