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应律景初温,暗送微青入晓痕。
落日天边明积水,炊烟山下起孤村。
苍厓还我曾游处,古寺无僧独闭门。
石磴不堪靴底滑,噤寒赤脚踏层云。
东风应律景初温,暗送微青入晓痕。
落日天边明积水,炊烟山下起孤村。
苍厓还我曾游处,古寺无僧独闭门。
石磴不堪靴底滑,噤寒赤脚踏层云。
这首明代诗人朱浙的《游山》描绘了一幅早春山行图。首句“东风应律景初温”,写春风顺应着节气,带来了微微的暖意,暗示了春天的到来。"暗送微青入晓痕"进一步描绘了黎明时分,淡淡的绿色悄然渗入山间的景象,富有生机。
第二联“落日天边明积水,炊烟山下起孤村”则转向傍晚,落日余晖映照在远处的水面,如同明亮的积水分外醒目,而山脚下升起的炊烟则勾勒出一个宁静的山村画面,孤独而温馨。
第三联“苍厓还我曾游处,古寺无僧独闭门”回忆起诗人之前游览过的苍翠崖壁和那座空寂无人的古寺,流露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最后一句“石磴不堪靴底滑,噤寒赤脚踏层云”描述了山路湿滑,诗人为了感受自然之趣,甚至脱下靴子赤脚行走,尽管寒冷,却沉浸在攀登的乐趣中,展现了诗人不畏艰辛、亲近自然的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山行的景色变化,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远去见双节,因行上五台。
化楼侵晓出,雪路向春开。
边寺连峰去,胡儿听法来。
定知巡礼后,解夏始应回。
城隅有乐游,表里见皇州。
策马既长远,云山亦悠悠。
万壑清光满,千门喜气浮。
花间直城路,草际曲江流。
凭眺兹为美,离居方独愁。
已惊玄发换,空度绿荑柔。
奋翼笼中鸟,归心海上鸥。
既伤日月逝,且欲桑榆收。
豹变焉能及,莺鸣非可求。
愿言从所好,初服返林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