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多悲事,非唯见二毛。
眼昏书字大,耳重觉声高。
望月偏增思,寻山易发劳。
都无作官意,赖得在闲曹。
老去多悲事,非唯见二毛。
眼昏书字大,耳重觉声高。
望月偏增思,寻山易发劳。
都无作官意,赖得在闲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咏怀》,通过对老年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时光的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感受。
"老去多悲事,非唯见二毛。" 这两句点明了诗人的主题,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受到更多的悲凉,不仅仅是头发变白这一点点体现。在这里,“二毛”通常指的是头上的白发,比喻年老。
"眼昏书字大,耳重觉声高。"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老年人的生理变化。诗人通过“眼昏书字大”,形象地说明了视力衰退,即使是较大的字也难以看清;而“耳重觉声高”则反映出听力下降,需要声音变大才能听到。这两句生动展示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望月偏增思,寻山易发劳。"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老年时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行动上的不便。望着明亮的月光,不禁增加了怀旧之情;而想要探访山川,却因为体力不支而容易感到疲劳。
"都无作官意,赖得在闲曹。"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现状的接受。没有再做官的欲望,只能安于目前的平静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老年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变化的深刻感悟,以及面对现实时的心态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