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怀》
《咏怀》全文
唐 / 张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老去多悲事,非唯见二毛。

眼昏书字大,耳重觉声高。

望月偏增思,寻山易发劳。

都无作官意,赖得在闲曹。

(0)
注释
老去:年老。
多:很多。
悲事:悲哀的事情。
非唯:不只是。
见:看到。
二毛:指白发。
眼昏:视力模糊。
书字大:书上的字大。
耳重:听力下降。
觉声高:感觉声音格外响亮。
望月:望着月亮。
增思:增加思念。
寻山:寻找山川。
发劳:感到劳累。
都无:完全没有。
作官意:做官的想法。
赖得:幸好有。
闲曹:闲散的职位。
翻译
随着年岁增长,我遭遇许多悲哀之事,不只是看见了白发丛生。
视力衰退,看书上的字变得模糊,耳朵重听,声音仿佛也变响亮了。
望着月亮,思念之情更加强烈,寻找山川,却容易感到疲惫。
我已没有做官的心思,还好能在闲职中度过。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咏怀》,通过对老年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时光的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感受。

"老去多悲事,非唯见二毛。" 这两句点明了诗人的主题,即随着年龄的增长,感受到更多的悲凉,不仅仅是头发变白这一点点体现。在这里,“二毛”通常指的是头上的白发,比喻年老。

"眼昏书字大,耳重觉声高。"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老年人的生理变化。诗人通过“眼昏书字大”,形象地说明了视力衰退,即使是较大的字也难以看清;而“耳重觉声高”则反映出听力下降,需要声音变大才能听到。这两句生动展示了老年人的身体状况。

"望月偏增思,寻山易发劳。"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老年时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行动上的不便。望着明亮的月光,不禁增加了怀旧之情;而想要探访山川,却因为体力不支而容易感到疲劳。

"都无作官意,赖得在闲曹。"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生活的淡然态度和对现状的接受。没有再做官的欲望,只能安于目前的平静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老年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变化的深刻感悟,以及面对现实时的心态和选择。

作者介绍
张籍

张籍
朝代:唐   字:文昌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生辰:约767~约830

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猜你喜欢

菊·其八

霜姿偏向岁寒新,早识秋荣绝胜春。

三秀喜非秦代物,九华疑是晋时人。

山妻丽草能为颂,野老金英解与邻。

裛露不辞怀袖湿,仙灵教我纳朱唇。

(0)

偶得一雌白兔有赋·其二

雄去其如扑朔何,伤心东郭独离罗。

为丹自可来神女,出月谁教别素娥。

食向儿童蕉叶嫩,栖当帘幕桂华多。

虾蟆共作高堂药,白玉柈香养太和。

(0)

江上逢郑翰林因联舟同上端州赋赠·其一

紫洞江干邂逅时,兰桡相逐去迟迟。

空天忽接高鸿影,光露初含蔓草姿。

乌鸟终怀南海日,鸾皇频别未央枝。

从来太史多风雅,肯向乡邦采楚辞。

(0)

自韶阳南下三峡作·其二

六泷三峡南中胜,渔父相将几溯洄。

九曲青峰随水转,干重翠壁夹天来。

泉冲栈阁时时断,花映船窗处处开。

最是北禺堪啸咏,轩辕帝子有书台。

(0)

采石题太白祠·其二

英雄有命在文章,岂惜飘零蜀道长。

谈笑不须同太傅,功名自可与汾阳。

青莲一去无仙客,金粟重来只醉乡。

白玉盘中双照影,输君华发似秋霜。

(0)

野花

花爱无名好,维舟折数枝。

东家嫌太赤,北地恨多脂。

峡外人争看,溪中女不知。

玉颜殊寂寞,似在苧萝时。

(0)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赵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