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爱无名好,维舟折数枝。
东家嫌太赤,北地恨多脂。
峡外人争看,溪中女不知。
玉颜殊寂寞,似在苧萝时。
花爱无名好,维舟折数枝。
东家嫌太赤,北地恨多脂。
峡外人争看,溪中女不知。
玉颜殊寂寞,似在苧萝时。
这首诗《野花》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野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
首句“花爱无名好”,开篇即以“无名”二字点出野花虽不知名却自有一番风韵的独特之处,表达了诗人对平凡事物内在美的赞赏。接着,“维舟折数枝”一句,生动描绘了诗人乘船游历时,偶然间折取了几枝野花的情景,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亲近与欣赏,也暗示了他在寻找生活中的诗意与美好。
“东家嫌太赤,北地恨多脂”两句,通过对比不同地域人们对野花的不同看法,进一步强调了野花的自然之美不受人为偏见的影响。东家可能认为野花过于鲜艳,而北地的人则可能觉得它过于脂粉气重,但这些评价并未影响诗人对野花的喜爱与赞美。
“峡外人争看,溪中女不知”则描绘了一幅峡外人对野花趋之若鹜,而溪边女子却未察觉其美的画面。这不仅表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发现,也暗含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即美有时是需要被发现和欣赏的,而非所有人都能轻易感知。
最后,“玉颜殊寂寞,似在苧萝时”一句,将野花与古代美女西施相提并论,以“玉颜”形容野花的美丽,同时借西施在苧萝山的传说,表达了野花虽美却可能因生境偏远而显得孤独寂寞,与西施虽美却因身份低微而被忽视有相似之处。这不仅是对野花命运的感慨,也是对人生际遇的深沉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野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思考,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