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上鱼舟去,悬忧雁足疏。
我方锄剩语,公亦喜成书。
絮帽风惊折,绨袍意有馀。
孤云日边路,时与问何如。
小上鱼舟去,悬忧雁足疏。
我方锄剩语,公亦喜成书。
絮帽风惊折,绨袍意有馀。
孤云日边路,时与问何如。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的作品,题为《别杨道夫二首(其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与友人杨道夫分别的情景。"小上鱼舟去"写朋友乘舟远行,画面轻盈而富有诗意;"悬忧雁足疏"表达了诗人对朋友音信稀少的担忧,暗示友情的牵挂。
"我方锄剩语",诗人自述正在倾诉离别的话语,而"公亦喜成书"则想象对方或许也在书信中寄托深情。"絮帽风惊折"描绘了风吹动朋友头上的絮帽,形象生动,寓含关切之情;"绨袍意有馀"则通过回忆共同的衣物,传递深厚的友谊。
最后两句"孤云日边路,时与问何如",以孤云和日边路象征友人的行程,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旅途的关心,以及期待随时得知他的近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昔我落城市,日厌尘满腔。
携书归故山,三年师老庞。
兴来复此游,名胜萃一邦。
东风三日雨,孤吟倚篷窗。
晴天澹新碧,扶藜度危矼。
同袍二三子,声应不待撞。
意行得古寺,共寻葛藤桩。
天风鸣佩环,冉冉白鹤双。
坐看庐山云,大釂倾酒缸。
欲去复裴徊,返照明春江。
斋居屏尘迹,读易洗我心。
微风逗天香,缥缈不可寻。
时时触鼻观,恍恍生空林。
掩卷坐床侧,桂树交繁阴。
短篷载烟雨,鼓枻过东溪。
盘桓万山间,乘兴信所之。
桃花流水岸,缭绕路欲迷。
隐隐鸡犬声,时时出翠微。
支筇试幽讨,中有高人居。
平湖湛寒碧,疏林擢新枝。
始至俗眼明,延缘遂忘疲。
方瞳绿发翁,一笑深相知。
高谭漱芳润,探囊出新诗。
拍手孤鸿翔,拄杖凌空飞。
举酒对东风,献酬各不辞。
欲去不忍去,绿树鸣催归。
我欲从公住,奈此尘鞅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