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落城市,日厌尘满腔。
携书归故山,三年师老庞。
兴来复此游,名胜萃一邦。
东风三日雨,孤吟倚篷窗。
晴天澹新碧,扶藜度危矼。
同袍二三子,声应不待撞。
意行得古寺,共寻葛藤桩。
天风鸣佩环,冉冉白鹤双。
坐看庐山云,大釂倾酒缸。
欲去复裴徊,返照明春江。
昔我落城市,日厌尘满腔。
携书归故山,三年师老庞。
兴来复此游,名胜萃一邦。
东风三日雨,孤吟倚篷窗。
晴天澹新碧,扶藜度危矼。
同袍二三子,声应不待撞。
意行得古寺,共寻葛藤桩。
天风鸣佩环,冉冉白鹤双。
坐看庐山云,大釂倾酒缸。
欲去复裴徊,返照明春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徐瑞在壬辰年的社日与友人一同游览芝山寺,登临五峰亭的场景。诗中充满了自然美景的描写,如“东风三日雨”、“晴天澹新碧”、“扶藜度危矼”,以及对山中古寺、白鹤、庐山云等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诗中还体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同袍二三子,声应不待撞”,表达了在共同兴趣与志向下的默契与和谐。在游览过程中,诗人不仅欣赏了自然风光,还与友人共享美酒,体现了生活的乐趣与满足感。
最后,“欲去复徘徊,返照明春江”,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留恋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不舍。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