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歙遭逢定宿缘,作成和气致丰年。
一溪浪静一溪月,百里民安百里天。
草茂圜扉花满县,雨馀村落水通田。
正惭欠识荆州愿,忽拜雕冰镂玉篇。
古歙遭逢定宿缘,作成和气致丰年。
一溪浪静一溪月,百里民安百里天。
草茂圜扉花满县,雨馀村落水通田。
正惭欠识荆州愿,忽拜雕冰镂玉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安宁的田园景象。"古歙遭逢定宿缘,作成和气致丰年"表明在一个古老而又适宜居住的地方,通过调和的气氛营造了一个繁荣的时代。这两句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即一个和平与富足并存的理想社会。
"一溪浪静一溪月,百里民安百里天"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溪水波澜不惊,月光洒满每个角落,而这种宁静又扩展到了更广阔的地带——百里之内,人民都生活在平和与安全中。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
"草茂圜扉花满县,雨馀村落水通田"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草木繁盛,门前花开满径,每个村庄都沐浴在及时的雨水之中,而这些雨水又滋润了每一片田地。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主题——一个生机勃勃、物阜民丰的世界。
"正惭欠识荆州愿,忽拜雕冰镂玉篇"则是作者对于自己未能充分了解或实现某种愿望的自谦之词,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能够将美好事物雕琢成艺术品的人的敬意。这两句通过表现个人情感,增添了一份温暖而深沉的情绪。
整首诗以其淡雅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理想化的乡村生活图景。这种充满诗意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表达了一种对于社会和谐与人民安宁的深切愿望。
建元看别上元灯,处处回廊斗火层。
珠玉乱抛高殿佛,绮罗深拜远山僧。
临风走笔思呈惠,到晓行禅合伴能。
无限喧阗留不得,月华西下露华凝。
何代无秀士,高门生此才。
森然睹毛发,若见河山来。
几载困常调,一朝时运催。
白身谒明主,待诏登云台。
相逢梁宋间,与我醉蒿莱。
寒楚眇千里,雪天昼不开。
末路终离别,不能强悲哀。
男儿争富贵,劝尔莫迟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