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
行人自笑不归去,瘦马独吟真可哀。
杏酪渐香邻舍粥,榆烟将变旧炉灰。
画桥春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
行人自笑不归去,瘦马独吟真可哀。
杏酪渐香邻舍粥,榆烟将变旧炉灰。
画桥春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于归乡无望的哀愁情感。
"一百五日又欲来,梨花梅花参差开。" 这两句勾勒出早春时节,梨花与梅花交替开放的情景,通过对时间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为后文的情感铺垫了一种淡淡的离愁。
"行人自笑不归去,瘦马独吟真可哀。"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无奈。面对美丽的春景,行人却不得不继续前行,不得已中带有一丝苦笑,而那瘦弱的马儿也似乎在发出悲伤的哀吟声,增添了一份旅途的凄凉感。
"杏酪渐香邻舍粥,榆烟将变旧炉灰。" 这两句通过对家乡生活细节的描绘,强化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情怀。远处传来的杏仁酒香和邻舍煮粥的声音,让人倍感温馨,而那即将转变为旧炉灰的榆树烟雾,更增添了一份岁月沧桑之感。
"画桥春煖清歌夜,肯信愁肠日九回。"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在美好的春夜中,对着清澈的溪水和温暖的阳光,不禁唱出了清亮的歌声。但即便如此,心中的忧虑与思念依旧如影随形,每每忆起,便觉愁绪万千。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故乡和归期无望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个性和复杂的情感世界。
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
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馀。
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只异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