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根百尺杉,山眼一片泉。
倚之道气高,饮之诗思鲜。
于此逍遥场,忽奏别离弦。
却笑薜萝子,不同鸣跃年。
石根百尺杉,山眼一片泉。
倚之道气高,饮之诗思鲜。
于此逍遥场,忽奏别离弦。
却笑薜萝子,不同鸣跃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中送别的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感。诗中的“石根百尺杉”和“山眼一片泉”,生动地勾勒出了山林幽深、古木参天的景象,同时也映衬出诗人的高洁情操和超脱世俗的心境。
“倚之道气高,饮之诗思鲜”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在大自然面前感受到的精神升华与灵感的泉涌。这里的“道气”指的是修养身心的正气,而“诗思”则是诗人创作时的灵感和思绪,这两者都因山水的滋润而变得更加清新。
接下来的“于此逍遥场,忽奏别离弦”,则是转折处。诗人在这片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原本是享受着逍遥自得的生活,但突然间,却响起了离别的琴声,预示着友人的离去和即将到来的分别。
最后两句“却笑薜萝子,不同鸣跃年”,诗人表面上虽显得豁达,以笑容对待朋友的离去,但内心深处,却不愿随波逐流,追逐世俗的功名利禄。这里的“薜萝子”指的是一种草本植物,常用来比喻人间恩爱;而“鸣跃年”则是形容那些急于求成的人,诗人自认与他们不同。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山水情怀,更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理想的情操。
玉台山中冬酒熟,玉台氤氲闻紫菊。
香帆带雨来山家,九尺一茎纷天葩。
主人持酒向花笑,坐下无花诗不妙。
近者击壤歌二千,菊花之音如响泉。
陈村老人植菊手,玉蕊金华光照牖。
世人有眼不识真,爱菊还他晋时人。
一瓢酩酊庐山下,万乘之君不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