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午黄鹂鸣树树,深春红雨落山山。
谁开灯火书帷地,郎在丹青画幅间。
醉墨收归湘箧富,狂诗抄与郢人看。
墙隈只欠梧桐树,高翼还随老凤抟。
近午黄鹂鸣树树,深春红雨落山山。
谁开灯火书帷地,郎在丹青画幅间。
醉墨收归湘箧富,狂诗抄与郢人看。
墙隈只欠梧桐树,高翼还随老凤抟。
这首明代诗人陈献章的《与雷震阳》描绘了一幅春日午后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近午黄鹂鸣树树”,以黄鹂的鸣叫点出时间接近正午,鸟儿在繁茂的树丛中欢快歌唱,给寂静的春日增添生机。次句“深春红雨落山山”则通过“红雨”形容花瓣飘落如雨,展现出春天花开满山的绚烂景象。
第三句“谁开灯火书帷地”,暗示了室内有人在读书或作画,灯火微照,营造出一种宁静的学习氛围。第四句“郎在丹青画幅间”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沉浸在艺术创作中的形象,他可能是画家,正在专注地绘制画卷。
第五、六句“醉墨收归湘箧富,狂诗抄与郢人看”,表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醉心于书法,甚至将作品视为财富,还将诗歌抄录分享给知音。最后一句“墙隈只欠梧桐树,高翼还随老凤抟”,以梧桐树和老凤飞翔的意象,寄寓了诗人期待自己能像凤凰一样展翅高飞,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的艺术追求,以及对自我提升的渴望。
爱山中日月,春渐去,又还来。
望水绕人家,云生窗户,岫转峰回。
层层绛桃千树,似丹霞、散绮映楼台。
世上从教桑海,人间自有蓬莱。渔郎未必是仙才。
偶尔到天台。喜相问相邀,山中殽簌,树里尊罍。
何便寻归路,是风波险处未心灰。
要似秦民深隐,桃花只好移栽。
裹空蒙、冻云如墨,匆匆人在南浦。
灞桥蹇步驮愁去,递与快帆轻橹。堪恨处。
正短烛烧残,未刻西窗句。荒林断莽。
便闲了门前,近人鸥鸟,此意向谁语。
行藏事,尽道日天也悟。流萍忽散还聚。
玉缸春涨葡萄绿,准拟千觞飞羽。君听取。
怕越客灯宵,留滞吴箫鼓。江村夜午。
来共倚寒梅,吹香弄影,璧月照琪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