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共承宣。君秩满、我迟延。几度醉花前。
曾怪杀、春山杜鹃。
菱花再照,鸾胶再续,应笑雪盈颠。深夜语婵娟。
也曾是、都门少年。
□□山色共承宣。君秩满、我迟延。几度醉花前。
曾怪杀、春山杜鹃。
菱花再照,鸾胶再续,应笑雪盈颠。深夜语婵娟。
也曾是、都门少年。
这首元末明初舒頔的《太常引》描绘了一幅山色与人事交融的画面。"□□山色共承宣",可能是描绘山水之美与官员们的公务交接,"承宣"可能指传达命令或政事交接。"君秩满、我迟延"则暗示友人任期结束而自己未能及时相聚。"几度醉花前"回忆了多次在花前共饮的欢乐时光,春山杜鹃的啼鸣似乎也在增添离别的感伤。
"菱花再照,鸾胶再续"运用了象征手法,菱花镜喻指岁月流转,鸾胶比喻修补断裂的情感,表达了对重逢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应笑雪盈颠"则以雪满头的意象,形容岁月匆匆,白发如雪。
"深夜语婵娟"描绘了深夜对话的情景,"婵娟"借指美好的月色或女子,这里可能暗指与友人的深情交谈。最后"也曾是、都门少年"感慨往昔的青春年华,如今都已成为过去。
整首词通过山色、花前、杜鹃、菱花、鸾胶等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平湖添细碧,绕郭看新晴。
幸作当年瑞,那无一日情。
睡魂依酒浊,诗味益茶清。
寒事今如许,重扪反舌声。
风凄日薄鬓毛新,岁岁年年乐此辰。
多少昔贤留赋咏,大都九日称清贫。
瓮头无酒心仍醉,篱下看山意愈真。
自采黄花供陶谢,迩来嘉兴属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