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空蒙、冻云如墨,匆匆人在南浦。
灞桥蹇步驮愁去,递与快帆轻橹。堪恨处。
正短烛烧残,未刻西窗句。荒林断莽。
便闲了门前,近人鸥鸟,此意向谁语。
行藏事,尽道日天也悟。流萍忽散还聚。
玉缸春涨葡萄绿,准拟千觞飞羽。君听取。
怕越客灯宵,留滞吴箫鼓。江村夜午。
来共倚寒梅,吹香弄影,璧月照琪树。
裹空蒙、冻云如墨,匆匆人在南浦。
灞桥蹇步驮愁去,递与快帆轻橹。堪恨处。
正短烛烧残,未刻西窗句。荒林断莽。
便闲了门前,近人鸥鸟,此意向谁语。
行藏事,尽道日天也悟。流萍忽散还聚。
玉缸春涨葡萄绿,准拟千觞飞羽。君听取。
怕越客灯宵,留滞吴箫鼓。江村夜午。
来共倚寒梅,吹香弄影,璧月照琪树。
这首元代袁易的《摸鱼儿》描绘了一幅冬日离别的情景。开篇“裹空蒙、冻云如墨”以浓重的云雾和寒冷的色调渲染出压抑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的离愁别绪。“匆匆人在南浦”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南浦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之地。
“灞桥蹇步驮愁去”借用古人的典故,描述主人公步履艰难地带着满心愁绪离开,仿佛连步伐都被愁绪所牵绊。“递与快帆轻橹”则写出主人公期待快速逃离这愁苦之地的心情。接下来,“堪恨处”三句进一步深化情感,夜晚的短暂和西窗未完成的诗句都增添了离别的凄凉。
“荒林断莽”至“此意向谁语”描绘了主人公孤独无依的境况,连鸥鸟都成了他的伙伴,无人可倾诉内心的苦闷。下片“行藏事”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尽管明白人生无常,但仍对未来抱有一丝希望。“流萍忽散还聚”象征着人生的聚散无常,而“玉缸春涨葡萄绿”则借酒浇愁,预示着在未来的相聚中寻找慰藉。
最后,“怕越客灯宵”至“璧月照琪树”描绘了夜晚的场景,担忧远方的客人在灯火阑珊处停留,而自己只能在江村寒夜中倚梅赏月,寄托思念之情。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离别之苦与对未来的期待交织的情感世界。
茫茫神州,有疆有理。歼殄豺虎,剪夷荆杞。
人可以群,神获其祀,惟宣祖是畀。
道有伦极,克建克叙。不丧厥猷,物有其纪。
既污者隆,何千万年。施于孙子,惟宣祖所畀。
其畀惟何,笃生真人。作之孔武,敏则有神。
乃圣嗣德,益之以文。庆既令矣,克成厥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