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丑奴儿/采桑子·其三》
《丑奴儿/采桑子·其三》全文
宋 / 张孝祥   形式: 词  词牌: 采桑子

无双谁似黄郎子,自郐无讥。月满星稀。

想见歌场夜打围。画眉京兆风流甚,应赋蛜蝛。

杨柳依依。何日文箫共驾归。

(0)
注释
黄郎子:指某位才情出众的人。
郐:古代地区名,这里比喻评价的标准。
讥:讽刺或批评。
歌场:歌厅或宴会场所。
画眉京兆:可能指代有才华且风流的人物,京兆是古代官职名。
赋:吟诗或作赋。
蛜蝛:虫类,古人常借以抒发情感。
依依:形容柳条轻柔摇曳的样子。
文箫:古乐器,此处象征优雅的出行方式。
归:回家或归隐。
翻译
无人能及他如黄郎子,自郐以下再无讥讽。月圆星稀映照着夜晚。
想象他在歌厅夜宴狂欢。京兆的画眉鸟风流潇洒,想必会吟咏着虫鸣。
杨柳轻柔随风摇曳。何时能与你共乘文箫归去。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孝祥所作,名为《丑奴儿·采桑子》。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词作。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几个部分进行鉴赏。

首先,“无双谁似黄郎子,自郐无讥。”这里借用了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的意境,将黄郎子比喻为一棵独立又无与伦比的大树,自郐(古地名,即今天的河南密县)以来,没有人能与之相比。这种比喻手法丰富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接着,“月满星稀。想见歌场夜打围。”这里通过对明亮月光和稀疏星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寞的夜晚景象。“想见”表明诗人心中所思,而“歌场夜打围”则让我们联想到古代民间习俗中的月下歌舞和捕捉虫鸣(蛐蛐声)的欢乐情境,形成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画眉京兆风流甚,应赋蛜蝛。”一句中,“画眉”指的是女子修饰自己的眉毛,而“京兆”则特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诗人通过对女性美丽容貌的描绘,以及她们可能会在夜晚捕捉蛐蛐这一习俗的提及,表达了一种生活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最后,“杨柳依依。何日文箫共驾归。”诗人通过杨柳依依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柔和而又充满乡愁的情感。“何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与所爱之人的相会时刻的渴望,而“文箫共驾归”则隐含了一种返回家园、与亲人团聚的愿景。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自然美景和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其语言优美,意境悠长,是一篇颇具情感深度的抒情作品。

作者介绍
张孝祥

张孝祥
朝代:宋   字:安国   号:于湖居士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生辰:1132年-1169年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猜你喜欢

赠别杨员外巨源

忆昔西河县下时,青山憔悴宦名卑。

揄扬陶令缘求酒,结托萧娘只在诗。

朱紫衣裳浮世重,苍黄岁序长年悲。

白头后会知何日,一盏烦君不用辞。

(0)

三兄以白角巾寄遗发不胜冠因有感叹

病瘴年深浑秃尽,那能胜置角头巾。

暗梳蓬发羞临镜,私戴莲花耻见人。

白发过于冠色白,银钉少校颔中银。

我身四十犹如此,何况吾兄六十身。

(0)

京兆二尹歌

前尹赫赫,具瞻允若。后尹熙熙,具瞻允斯。

(0)

送武陵王将军

河外今无事,将军有战名。

艰难长剑缺,功业少年成。

晓仗亲云陛,寒宵突禁营。

朱旗身外色,玉漏耳边声。

开閤谈宾至,调弓过雁惊。

为儒多不达,见学请长缨。

(0)

弄玉

采凤飞来到禁闱,便随王母驻瑶池。

如今记得秦楼上,偷见萧郎恼妾时。

(0)

题窗上诗

何人窗下读书声,南斗阑干北斗横。

千里思家归不得,春风肠断石头城。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