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谁似黄郎子,自郐无讥。月满星稀。
想见歌场夜打围。画眉京兆风流甚,应赋蛜蝛。
杨柳依依。何日文箫共驾归。
无双谁似黄郎子,自郐无讥。月满星稀。
想见歌场夜打围。画眉京兆风流甚,应赋蛜蝛。
杨柳依依。何日文箫共驾归。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孝祥所作,名为《丑奴儿·采桑子》。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词作。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几个部分进行鉴赏。
首先,“无双谁似黄郎子,自郐无讥。”这里借用了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的意境,将黄郎子比喻为一棵独立又无与伦比的大树,自郐(古地名,即今天的河南密县)以来,没有人能与之相比。这种比喻手法丰富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接着,“月满星稀。想见歌场夜打围。”这里通过对明亮月光和稀疏星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寂寞的夜晚景象。“想见”表明诗人心中所思,而“歌场夜打围”则让我们联想到古代民间习俗中的月下歌舞和捕捉虫鸣(蛐蛐声)的欢乐情境,形成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画眉京兆风流甚,应赋蛜蝛。”一句中,“画眉”指的是女子修饰自己的眉毛,而“京兆”则特指长安(今陕西西安)一带。诗人通过对女性美丽容貌的描绘,以及她们可能会在夜晚捕捉蛐蛐这一习俗的提及,表达了一种生活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最后,“杨柳依依。何日文箫共驾归。”诗人通过杨柳依依的景象,表现出一种柔和而又充满乡愁的情感。“何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与所爱之人的相会时刻的渴望,而“文箫共驾归”则隐含了一种返回家园、与亲人团聚的愿景。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自然美景和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向往。其语言优美,意境悠长,是一篇颇具情感深度的抒情作品。
忆昔西河县下时,青山憔悴宦名卑。
揄扬陶令缘求酒,结托萧娘只在诗。
朱紫衣裳浮世重,苍黄岁序长年悲。
白头后会知何日,一盏烦君不用辞。
河外今无事,将军有战名。
艰难长剑缺,功业少年成。
晓仗亲云陛,寒宵突禁营。
朱旗身外色,玉漏耳边声。
开閤谈宾至,调弓过雁惊。
为儒多不达,见学请长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