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西南第几峰,断霞千里抹残红。
上方杰阁凭栏处,欲尽馀晖怯晚风。
日落西南第几峰,断霞千里抹残红。
上方杰阁凭栏处,欲尽馀晖怯晚风。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分,天空中残留的晚霞与山峰交织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之美。
首句“日落西南第几峰”,以“第几峰”这一不确定的表述,营造出一种辽阔无垠的视野感,仿佛太阳在遥远的山脉间缓缓沉落,引人遐想。接着,“断霞千里抹残红”一句,将视线拉回至广阔的天空,晚霞如同一抹抹红色的颜料,跨越千里的距离,铺展在天际,渲染出一片绚烂的色彩。这里,“断霞”二字形象地描绘了晚霞逐渐消散的状态,而“千里抹残红”则生动展现了晚霞覆盖整个天空的壮观景象。
第三句“上方杰阁凭栏处”,将视角转向一个高耸的阁楼之上,暗示观者站在某个制高点,能够俯瞰这绝美的景色。这一句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通过“上方杰阁”这一具体场景,强化了观景者的存在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同感受这份宁静与壮丽。
最后一句“欲尽馀晖怯晚风”,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的心理活动相结合。随着太阳即将完全落下,余晖在晚风的轻拂下显得更加柔和,似乎对即将逝去的光芒充满了依恋和不舍。这里的“怯晚风”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暗含了观者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夕阳、晚霞、山峰、阁楼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幅充满诗意的自然画卷,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和谐,又蕴含了深邃的情感与哲思,令人回味无穷。
朝过阜平县,霜华散轻寒。
宴温朱鸟晖,依微墟里烟。
一老跽道左,皤皤实可怜。
将欲赐之金,匍匐前致言。
谓驾由此过,首被皇恩旋。
岂敢重受赐,不知止足焉。
吁此迎銮人,奚啻万与千。
得陇还望蜀,尚且增其年。
等差宁过优,谁惜此戋戋。
是老独异恒,可谓耆而贤。
十室有忠信,吾闻诸文宣。
亟命重赏之,教汝曾与元。
淳风在闾阎,对此一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