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过阜平县,霜华散轻寒。
宴温朱鸟晖,依微墟里烟。
一老跽道左,皤皤实可怜。
将欲赐之金,匍匐前致言。
谓驾由此过,首被皇恩旋。
岂敢重受赐,不知止足焉。
吁此迎銮人,奚啻万与千。
得陇还望蜀,尚且增其年。
等差宁过优,谁惜此戋戋。
是老独异恒,可谓耆而贤。
十室有忠信,吾闻诸文宣。
亟命重赏之,教汝曾与元。
淳风在闾阎,对此一忻然。
朝过阜平县,霜华散轻寒。
宴温朱鸟晖,依微墟里烟。
一老跽道左,皤皤实可怜。
将欲赐之金,匍匐前致言。
谓驾由此过,首被皇恩旋。
岂敢重受赐,不知止足焉。
吁此迎銮人,奚啻万与千。
得陇还望蜀,尚且增其年。
等差宁过优,谁惜此戋戋。
是老独异恒,可谓耆而贤。
十室有忠信,吾闻诸文宣。
亟命重赏之,教汝曾与元。
淳风在闾阎,对此一忻然。
这首诗描绘了乾隆皇帝在阜平县巡视时的一段经历,展现了民间百姓对皇恩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忠诚与节俭美德的推崇。
首句“朝过阜平县,霜华散轻寒”描绘了清晨皇帝经过阜平县的情景,霜华消散,轻寒渐退,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接着,“宴温朱鸟晖,依微墟里烟”进一步渲染了场景,阳光温暖,墟里升起淡淡的炊烟,展现出一幅乡村生活的温馨画面。
“一老跽道左,皤皤实可怜”描绘了一位老人跪在路边,满头白发,显得十分可怜。皇帝想要赏赐他黄金,老人却匍匐前行,表达出自己不敢接受赏赐的心声,认为这样做不符合知足常乐的道理。这一情节体现了老人的谦逊与节俭。
“得陇望蜀,尚且增其年”引用成语,比喻人总是贪心不足,希望得到更多。通过老人的回答,表达了对这种贪婪行为的批评。接下来,“等差宁过优,谁惜此戋戋”则强调了适当的赏赐比过分的优待更值得珍惜,体现了对公平与适度的重视。
“是老独异恒,可谓耆而贤”赞扬了老人的独特品质,不仅年长且贤德。最后,“十室有忠信,吾闻诸文宣”提到在民间,每十个家庭中就有九个家庭拥有忠诚与诚信的美德,这是对民间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肯定。
“亟命重赏之,教汝曾与元”表明皇帝决定给予老人丰厚的赏赐,并教导他要懂得感恩与知足。最后一句“淳风在闾阎,对此一忻然”表达了对淳朴民风的赞赏与欣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述皇帝在阜平县巡视时遇到的一位老人的故事,展现了对忠诚、节俭、知足等传统美德的颂扬,同时也反映了对民间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肯定。
秋风到枕前,策策鸣窗苇。
起看山吐月,残夜楼明水。
皎月与我心,清净两无滓。
玉露滴烟霄,飘然杂桂子。
姮娥应笑人,仳离放红蕊。
乘风游广寒,三十亿万里。
宫阙不胜寒,九奏感人耳。
不如且世间,浩歌书著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