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荒凉久,凄然感废兴。
残灰六十载,破衲两三僧。
黠鼠据香积,妖狐吹佛灯。
黄金重布地,不识有谁能。
古寺荒凉久,凄然感废兴。
残灰六十载,破衲两三僧。
黠鼠据香积,妖狐吹佛灯。
黄金重布地,不识有谁能。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已久的古寺,充满了历史的沧桑与凄凉之感。诗人以“古寺荒凉久”开篇,直接点出了寺庙的衰败景象,随后通过“凄然感废兴”表达了对寺庙兴衰更替的感慨。
接着,“残灰六十载”一句,将时间的跨度拉长,暗示了这座寺庙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繁华到荒废,时间的痕迹在残存的灰烬中得以体现。“破衲两三僧”则描绘了寺庙内仅有的僧侣,他们的生活简朴,与世隔绝,与寺庙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
“黠鼠据香积,妖狐吹佛灯”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寺庙内的生灵活动,黠鼠占据香积,妖狐吹动佛灯,既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含了对寺庙命运的讽刺。最后,“黄金重布地,不识有谁能”一句,以黄金覆盖地面,却无人知晓,象征着寺庙的辉煌与价值被遗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废寺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自然的循环,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社会以及文化传承的深沉思考。
二鼕鼕,三当当。
夜泊平望更点长,新月无光湖有光。
昨宵一雪今宵霜,犬吠两岸归人忙。
夜深人静无一事,画烛泣残人欲睡。
忽有渔船外水来,一棹波声风雨至。
半生堕在红尘中,浮家东吴东复东。
楼船夜宿琉璃国,谁言别有水精宫。
南方儒先囿三山,山中豹蔚推伯鸾。
手拿枝桂下广寒,身作德星南斗间。
治行第一闻九关,再分鱼书朱两幡。
丰湖夜敲坡老门,螺浦晓酌六一泉,露冕期月惠化传。
青原改色白鹭妍,白叟鼓腹黄童颠。
曲生打开禁酒国,云子凑集移粟船。
向来醉人号一瑞,如今醉人横路眠。
满城米贱酒更贱,尽道人皆有一天。
如何癖爱香火缘,三章叫阍觅散仙。
定知不晚当赐环,金貂玉佩香案前。
六十三年忧患乡,人言晚景尚悠长。
不知气郁致痰厥,忽尔异證生微茫。
操修弗遂仁者寿,治疗倍费医之良。
今将累日未痊愈,自知不善摄养贻天殃。
头目昏眩手足不能动,偃然一榻殊徬徨。
光摇两目皎无寐,汗流四体痛欲僵。
纵然未即致幻化,惟恐废弃难安强。
人生修短固定数,不必以此萦吾肠。
枝披叶殒待风寒,根本弗固安能当。
平生踪迹等一梦,未必可保风灯光。
儿女满前无顾恋,家山何许莫思量。
是非得失一勾断,万事尽付之遗忘。
宁神定虑听造物,至此收拾甘归藏。
门前风月正清朗,符到即去庸何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