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役忘衰暮,逢春感物华。
一来梅岭外,三见木绵花。
山鹿宁游市,江鸥本卧沙。
红尘无了日,白发未还家。
行役忘衰暮,逢春感物华。
一来梅岭外,三见木绵花。
山鹿宁游市,江鸥本卧沙。
红尘无了日,白发未还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春天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诗人以“忘衰”开篇,表明自己对于官职和荣华已无所谓,从而也就不再过于挂念归期的日子。而“逢春感物华”则是说在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对这份生机感到欣喜。
接着,“一来梅岭外,三见木绵花”展示了诗人的旅途经历。梅岭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理位置,而“一来”意味着这是第一次到达这里;而“三见木绵花”则表明在这次旅途中,诗人至少已经看到了三次绵密的花海。这两句通过具体景物的反复出现,传递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沉醉和不舍。
下半首则转向了生活的情境。“山鹿宁游市”、“江鸥本卧沙”分别描写了山中鹿儿自由自在地在街市间漫步,以及江边水鸟安然地躺在沙滩上。这些生灵的从容不迫,形成了与诗人自己无家可归、白发未还家的对比,凸显出诗人的哀愁。
最后,“红尘无了日”、“白发未还家”则直接抒写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厌倦以及对回归家庭温暖的渴望。红尘指的是世间的喧嚣与烦恼,而“无了日”表达了一种对远离尘世、平静生活的向往。而白发,则是诗人年迈的象征,未还家则是对归属感和安稳生活的渴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以及与自然生灵共鸣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以及深切的归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