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睹道友话清源,人人问道无不全。
法法恒然皆如是,四生九类体中圆。
再睹道友话清源,人人问道无不全。
法法恒然皆如是,四生九类体中圆。
这首诗《偈(其三)》由唐代僧人师备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佛教哲理。诗中“再睹道友话清源”一句,以“再睹”和“道友”开篇,暗示了与道友再次相遇的情景,而“话清源”则指向了探讨佛教的根本教义,即清净之源。这不仅体现了对佛法的深入探讨,也蕴含了对真理追求的执着。
“人人问道无不全”一句,强调了每个人对于佛法的探索都是全面且无遗漏的,体现了佛教中“众生皆可成佛”的理念,即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修行达到觉悟的境界。
“法法恒然皆如是”则进一步阐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不变性,无论何种法门,其本质都是相同的,都遵循着不变的规律。这反映了佛教中关于法相宗与唯识宗等不同学派之间,虽然在具体实践上有差异,但在根本原理上是一致的观点。
最后,“四生九类体中圆”将讨论范围扩展至生命形态的多样性,指出无论是人、动物、植物还是微生物,它们的生命体中都蕴含着佛法的真理。这一句体现了佛教中“万法归一”的思想,即宇宙间的一切现象,不论其形式如何多样,其内在的本质都是相通的,都体现了佛法的真理。
综上所述,《偈(其三)》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佛教的核心教义,包括对真理的追求、生命的普遍性以及万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现了佛教哲学的深邃与博大。
东风已老南风急,浪蕊浮花和露泣。
翠袖盈盈波上来,相向美人如玉立。
轩渠一笑俱动容,彼此一样冰雪踪。
明珠散不论斛斗,清溪化作骊龙宫。
大江以东北山北,时样新妆皆失色。
古心一寸谁得知,江上晚来数峰碧。
普天之下率土滨,容著不尽胸中春。
濂溪爱花我爱叶,难将此意轻语人。
探寻胜处到深杳,两眼眈眈天地小。
不离枝叶见花实,红白纷纷迹如埽。
膝间不著无弦琴,酒中清浊时自斟。
兴寄超然八方内,身在水流香世界。
绿云冉冉拨不开,乐地可中能许大。
中通外直真绝奇,一语能觉千古迷。
二百年后谁传衣,清溪滚滚通濂溪。
《和余山南佥判清溪观荷》【宋·释道璨】东风已老南风急,浪蕊浮花和露泣。翠袖盈盈波上来,相向美人如玉立。轩渠一笑俱动容,彼此一样冰雪踪。明珠散不论斛斗,清溪化作骊龙宫。大江以东北山北,时样新妆皆失色。古心一寸谁得知,江上晚来数峰碧。普天之下率土滨,容著不尽胸中春。濂溪爱花我爱叶,难将此意轻语人。探寻胜处到深杳,两眼眈眈天地小。不离枝叶见花实,红白纷纷迹如埽。膝间不著无弦琴,酒中清浊时自斟。兴寄超然八方内,身在水流香世界。绿云冉冉拨不开,乐地可中能许大。中通外直真绝奇,一语能觉千古迷。二百年后谁传衣,清溪滚滚通濂溪。
https://shici.929r.com/shici/YBUgi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