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白露垂,凉风砭余肌。
布袍缝旋绽,游子待授衣。
侧闻茅檐下,夜窗理残机。
痴梦归乡郡,单身投柴扉。
饥寒呼父母,涕洟如婴儿。
悲声惊梦觉,依稀有乌啼。
深秋白露垂,凉风砭余肌。
布袍缝旋绽,游子待授衣。
侧闻茅檐下,夜窗理残机。
痴梦归乡郡,单身投柴扉。
饥寒呼父母,涕洟如婴儿。
悲声惊梦觉,依稀有乌啼。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象,白露挂满枝头,凉风吹过使人肌肤生寒。主人公身着破旧的布袍,衣衫已缝补多次,形象刻画出游子在外的艰辛。诗人通过窗户听到茅屋内妻子深夜还在修补衣物,想象她痴心梦想着丈夫能回家,独自一人投向柴扉的场景。
接着,诗中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他渴望回到温暖的家,呼唤父母,涕泪纵横,如同婴儿般无助。悲伤的哭声惊醒梦境,隐约间还能听见乌鸦的啼叫,增添了凄凉的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生活的困苦,情感真挚,感人至深。杨维栋的这首《深秋》具有鲜明的清末民初风格,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老火倏巳尽,金行殊未刚。
弱枣渐可剥,七月犹骄阳。
赤日不可向,白汗惊流浆。
谁将穷谷冰,为我濡枯肠。
况兹老病躯,息偃真在床。
敲秋赖风玉,微飙袭衣裳。
言念北征士,万里方拓疆。
秋云静边日,光耀剑戟场。
君今饱韬略,论事时抗章。
诸公颇动色,有策云甚良。
何当给锋车,结佩朝明光。
一鼓收关河,再鼓擒戎王。
兵戈既静洗,不复腥犬羊。
万夫各解甲,四海均清凉。